第12版:乡村振兴

武乡县楼则峪村:小酸枣成了致富果

  初冬,寒意剥落了大地最后的缤纷,一片萧寂。然而在武乡县石北乡楼则峪村中药材加工车间却是热闹非凡。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工人将酸枣核倒入一体机,锥形磨由松到紧依次破壳,然后通过风选除尘、溜筛分选,没有完全破壳的酸枣核返回原料仓进行再次破壳,破好的酸枣仁按大小进行二次筛选后,从储料仓内均匀地传送到色选机,进行第三次筛选……
  “你可别小看这小小的酸枣仁,一公斤能卖1000多元。”伴着隆隆的机器声,正在调度生产的楼则峪村党支部书记武海兵大声说。
  今年56岁的武海兵早年曾走村串户,从事野生中药材收购生意。2021年,武海兵担任楼则峪村党支部书记后,开始想:与其让野生中药材增值空间流失,不如自己加工让其就地增值,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武乡县地处太行、太岳两山之间,境内多石质山地、黄土丘陵,土壤肥力和保水性较低,但这贫瘠的山地却是耐旱的野生酸枣树生长的乐园。
  “全县从东到西,269个行政村村村都有野生酸枣树。”武海兵说,“保守估计,每年全县野生酸枣年产量在400万斤左右。”
  思路决定出路,行动决定结果。在驻村帮扶单位省供销合作联社的支持下,楼则峪村投资300万元,新建了中药材加工车间、提取车间、仓储中心,为村民加工酸枣仁提供全流程服务。
  “这套酸枣仁加工设备自动化程度高,集破壳、风选、筛选、色选于一体,我们还配备了专用冷库,有效解决了酸枣仁在加工及储存过程中发生的走油、变色、霉变问题,确保每一颗酸枣仁都符合品质要求。”正在操作机器的楼则峪村村民王爱军说。
  酸枣仁产业的兴起,为楼则峪村村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俺今年收购干鲜酸枣有30多万斤,往年都直接卖给了下游收购商,今年全部进行了就地加工,增值20多万元。”村民王树云高兴地说。
  走进楼则峪村酸枣仁存储车间,成袋成袋的酸枣仁整齐地码放在架子上。“这些成品估计有上万斤,价值超过1000万元。”武海兵笑着说,“这都‘名花有主’,是加工好后村民寄存在这里的,村集体按每加工1吨酸枣核收取800元加工费,仅此一项村集体增收10万元。”

赵海鹏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2-01期

  • 第2024-11-30期

  • 第2024-11-29期

  • 第2024-11-28期

  • 第2024-11-27期

  • 第2024-11-26期

  • 第2024-11-25期

  • 第2024-11-24期

  • 第2024-11-23期

  • 第2024-11-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