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出租车、公交车上路运营,无人物流配送车投入使用,“机械手”代替工人让生产提速……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在方便人们生产生活的同时,正成为激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数智新城建设是省委、省政府赋予阳泉的重大使命,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也是提升产业能级水平的重要路径。阳泉高新区按照市委“14510”总体思路和部署,坚决扛起“数智新城示范区”建设重大使命,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等高端产业精准发力,布局新赛道,出台新政策,夯实新基建,解锁新场景,统筹构建创新、人才、资本、园区为重点的数智生态体系,全面塑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努力打造区域领先的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乘“数”而上
构筑“数智”产业新高地
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高新区紧抓“双碳”战略和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等释放的数字化变革机遇,发挥全市能源、区位、场景和体制优势,按照“主导+战新+未来”产业梯次发展格局,招引一批龙头企业及重大项目,加速布局产业链上下游,推动数字经济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塑造阳泉市数智新城发展的产业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依托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高新区大力发展以Apollo Park、新石器无人车为代表的自动驾驶产业,与多氟多新材料、汇洋纪元、中科海纳等龙头企业合作,布局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加速数字产业集聚,把数字经济打造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以构建百亿级全产业链为目标,截至9月底,高新区数字经济经营主体达到400余家。数字经济示范型企业6家,全市占比超过50%。数字经济成长型企业12家,全市占比超过80%。
数字经济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坚持以资源换产业、以项目扩链条,储备推进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44亿元,其中云峰大数据智能算力中心项目、阳泉东区智慧物流产业园等5个项目纳入省级重点工程加快推进。航天宏图卫星大数据应用基地项目、明科自动化智能开关研发生产项目、智林AI+IOT智慧教育产业基地项目开工建设,泰华5G智慧灯杆项目已完成签约,数字化精密泵阀研发检验检测一体化中心示范项目有序推进建设,山东港速年产300万套智能终端产品产业链集群项目已落地并入统计库,博彦科技在国内中部地区最大规模的交付中心、新石器无人车全国远程安全中心及数据标注中心项目落地运营。
逐“数”兴业
“引燃”算力新基建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全面开启,算力作为重要“底座”支撑,赋能作用日渐凸显。在夯实数字经济建设中,高新区乘“数”而上、以“数”赋能、逐“数”兴业,加速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阳泉高新区用好先发优势,加速云峰智算中心建设,引进专业运营团队,相继签约落地商汤智能、时维智能、中科瑞华等智算中心类项目,运营后可承载智能算力10000P,打造特色鲜明的数智新城基础底座。同时,推进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数据中心服务器扩容,年底扩容技改项目交付后,预计可新增700个40A机柜,算力规模达到近4000P,全力打造绿色数据中心低碳发展样板区。两大算力中心建成运营后,算力规模将达到14000P,通过整合海量数据和强大算力,实现对复杂任务的快速处理和高精度预测,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我们将依托‘百度+云峰’双中心在算力、硬件设备、解决方案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构建算力基础设施产业生态,加强算力应用创新,驱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网络基础设施方面,“双千兆”高新区建设完成,已全部具备千兆宽带网络接入条件,5G移动网络全部覆盖,5G基站规划达成率为100%。“双千兆”网络让智慧生活走进现实,不断激发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新活力。
加“智”前行
催生应用新场景
高新区城市CIM平台完成建设,依托城市大脑,全面整合城市二三维GIS数据、建筑BIM数据、地下空间规划数据等多源异构数据,形成城市空间“一张图”,全力构建数智阳泉场景优势,打造智慧城市实践新示范、新样板。
目前,利用车城网路口数据,搭载信控服务平台为交警部门在全市36个重点路口实现了自适应控制、动态绿波等智能优化策略。累计70多辆无人驾驶车辆投入商务运营,全市运营里程超过50万公里,构建起点—线—面贯通融合的全场景自动驾驶出行体系。萝卜运力、新石器智航等生态企业集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全链条集聚度不断提升。
如何用更小的碳排放,实现更高质量的现代化发展?高新区建设的数智双碳平台正在为这道题探索数字化解法。
高新区建设全省第一个数智双碳平台项目,主动对接省市两级统计部门就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因子、电力输入输出等开展业务咨询,进一步规范碳排放核算方法。考虑到国家碳核算体系与绿电交易、碳足迹管理测算方法不同,平台采取3套不同核算体系,并一一匹配对应,保证用能主体将核算结果应用到不同场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减排策略提供有力支撑。
平台建设过程中,阳泉高新区结合国家最新碳排放双控要求,将多项碳管理政策制度融入平台建设,实现对全区双碳进程的可视化演进。目前,平台已接入全区3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用能数据,通过碳资产台账、碳排核查、碳履约、碳效码、政策指引等功能,开展碳资产管理。目前全区重点用能企业已试行“碳效码”管理,对高耗能产品、出口产品、供应链中广大供应商企业有着尤其重要的作用。
出口型企业阀门公司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碳足迹管理,从原材料提取、生产、运输、使用到废弃和回收处理等全流程追踪和量化分析,有助于企业深度挖掘节能降碳潜力,并通过技术改造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同时,配套制定《阳泉高新区关于开展重点领域和行业碳排放核算、管理、考核、评价试点的实施办法》,办法将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5000吨以上企业及部分高排放行业纳入试点管理范围,并给予企业“碳”领域补贴,进一步调动企业降碳主动性,全面促进全区企业主动参与碳减排工作,共同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截至目前,高新区联动中关村智酷开展双碳场景调研和挖掘,打造完成智创城云上产业园,已挖掘17个双碳有效应用场景,市场规模达23.66亿元,落地太行世纪(阳泉)年产10GWh动力储能两用高端固态锂(钠)离子电池生产线、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低值废旧塑料循环利用等7个数智双碳项目,总投资超60亿元。
以“优”赋能
打造数字经济新生态
高新区围绕政策、金融、人才等数字经济核心要素,推动资源整合和重构,构建数字经济产业竞争“高新优势”。
数字金融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高新区设立总规模30亿元的母基金,将围绕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构建若干产业子基金集群,努力建立涵盖全生命周期的产业基金投资体系,用更多金融“活水”赋能阳泉产业高质量发展。
开源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引擎,聚焦新能源、数字智能等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以基金合作为纽带,通过参与资本市场运作,推动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围绕基金招商,区级产业引导母基金拿到牌照,撬动投资39亿元的年产10GWh动力储能两用高端固态锂(钠)离子电池生产线项目开工建设,为重大转型项目落地夯实基础。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牢牢把握人才这一资源,充分激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动能。位于高新区的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致力于发挥品牌引领和产业集群效应,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融合创新与集聚发展相结合,构建集服务、培育、孵化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园,实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化。产业园首批入驻30余家企业,包括省外机构两家,着力搭建起与高新区主导产业相匹配的人力资源全产业链平台,为各类人才提供精准化、全方位的人力资源服务,不断厚植人才“引、育、留、用”沃土,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人才集聚新高地。
风起云兴,数字潮涌。向着数字经济蓝海,高新区正不断奔跑、迈进。该区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全区将抢抓时代机遇,精准把握国家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总体要求,全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互促共进,全面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引领区。
本报记者白雪峰 本报通讯员吴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