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副刊

寿平先生的家乡情怀

  书画大师董寿平1904年出生于山西洪洞。他早年就读于北京、天津,后辗转于西安、成都,新中国成立后定居于北京。离开家乡几十年,他乡音稍改,乡情更浓。在与他的交往中,许多事情都情系山西,让人感动不已。

书画精品捐给家乡

  1986年秋,董寿平先生表达了为家乡捐赠书画的意愿,提出建一个美术馆,馆址最好能放在晋祠。省市有关方面经研究,均赞同在晋祠为董寿平设立美术馆。当时,我在太原市委宣传部分管晋祠文管所,之后,我和时任晋祠文管所主任郭旭等人立即研究落实此事,选定改造晋祠翰香馆作为董寿平美术馆。翰香馆内东西两侧是开放式的长廊,廊中墙上镶有石碑,如果依廊柱封闭起来,陈列书画非常适合。晋祠文管所很快拿出了一个改造方案。
  时任太原市委宣传部部长董艺还有郭旭和我拿着方案去北京拜见了董寿平先生。家乡来人了,他非常高兴,但是严肃地提出,不能因给他建美术馆而破坏了文物,他说:“我没有资格占据翰香馆!”他建议建造成晋南四合院风格的美术馆,陈列他的作品。他坚定地说:“我得保持家乡的特色啊!”我们回来后,又按照董老的意见请建筑部门设计了一个由两进院落组成的仿古建筑式的展厅。厅之南还有一池清水和供游人小憩的亭子和草坪。地址在晋溪书院东边的一块空地上。
  1990年10月,美术馆落成剪彩时,赵朴初题写了馆名,由赵宝琴亲自石刻,格外耀眼。展厅布置得合理大气,收藏作品的地下室防潮设施也较先进。董老看后十分满意。他立即着人请来了公证所的公证员进行公证。他笑着对我说:“在公证书中我特别强调子孙后代不能凭借口拿走任何一件作品。”当时我已调省文联工作,赵宝琴担任了美术馆馆长,时常和董老联系,又运回董老一些用过的老家具充实进去。展览馆真正成了晋祠一道靓丽的风景。

引进飞机眼科医院来山西

  每次进京,我总要去董老家,每次带一袋晋东南的“沁州黄”小米。每次拿到小米,董老总笑眯眯地说:“老家的小米全国第一,好极了。”他亲自接过袋子很经心地放在他的柜子里。
  1989年7月底的一天,我去董老家看望他。正在攀谈中,一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人进来了。他叫赵锦辉,香港人,爱好书画,常来拜见董老,也可说是老朋友了。董老问他最近干什么,他说给奥比斯国际飞机眼科医院做联络工作。奥比斯国际飞机眼科医院是一家国际慈善机构创办的,在飞机上设有手术室,专做眼科白内障手术。飞机飞到哪里手术就做到哪里,患者一律免费。董老一听,高兴地拍手说:“这是天大的好事,能不能去我们家乡一趟?”接着我介绍了太原的地理优势、医院情况及气候特点和武宿机场的概况,董老也说:“这里最适合飞机停留。”听完我们的介绍,赵先生非常肯定地说:“那下个月就去!”
  回太原后,按照董老的意见,向省里做了汇报。在卫生及省市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下,8月19日设有眼科手术室的飞机降落在武宿机场。在广东酒家举办的欢迎宴会上,我将提前准备好的石兵、赵梅生的画,袁旭临和我的字赠给客人。
  第二天8点一上班,飞机眼科医院的医护人员就开始在各医院眼科推荐的白内障患者中筛选手术对象。他们每例都要保证做得完全成功,整个工作由眼科医院副院长王尔光负责。赵锦辉陪我们登上飞机,观看了手术室设施,这对我来说完全是开了眼界。
  进行手术那天,省城有关医生都坐在武宿机场的候机室里。前面的大屏幕上是飞机手术室传来的实景。眼珠子有脸盆那么大,每一刀每一剪都看得极清。这分明就是一堂手术课。我想,当白内障患者恢复光明时,人们该怀念为此尽力的董寿平先生了。

推介临汾邓庄麻笺

  临汾市襄汾县邓庄镇从古到今一直以生产麻纸闻名。董寿平先生对这里的传统麻纸非常认可,曾亲自题写了“平阳麻笺”作为商标。因为邓庄古代属于“平阳府”,以“平阳麻笺”名之,大大提高了邓庄麻纸的历史价值和知名度。
  1989年9月下旬,董寿平先生从东京两次给我打来电话,说他在东京向友人推荐了平阳麻笺。他们要用宣纸写“经”。董老动员他们用平阳麻笺。普通机制宣纸一般只能保存300年,而麻笺至少可保存600年。日本人很推崇董寿平,拟派人前往临汾邓庄考察。我把这个情况书面报告给省委。经有关部门妥善安排,我全程陪同来人前往邓庄镇考察。
  国庆前夕,董老的儿子董绍增陪同三位日本书法和造纸界专家来到太原。他们都是第一次来山西。我陪同他们一路南行赶往邓庄。此时正是秋播的高峰,村民们都去地里播种小麦了。只见村里各家大门两旁的墙壁上糊满了从水里捞出的麻纸。各家的轧辇原料和筛纸浆的设备都停在那里。这里几乎家家都有个造纸小作坊,但不见生产场面,只有几位村干部和县里的领导引导我们“走马观花”式转了几户作坊。
  邓庄的麻纸因原料多是麻丝和布条,突出的特点是吃墨程度好,拉力大,不易撕裂,传统多用于书写公文、学生写仿和糊窗户,后来有些画家试用于写意中国画,效果也不错。
  那位日本的造纸专家当时已是80岁高龄,出身于造纸世家,开办着跨国公司,据说《纽约时报》的用纸一部分还是他们家提供的。返回临汾后,立即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他说,麻笺很好。并拿出一厚叠纸的样品,很客气地说:“这是八百种纸样,需要哪种,我们可以帮助你们。”这次销售麻纸的事情虽未实现,但邓庄的干部、群众非常感激董先生。他们几度给先生捎去麻笺和土特产表示感谢。
  今年是董寿平先生120周年诞辰,回忆几个片断,权作对他深切的怀念。

赵望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2-24期

  • 第2024-12-23期

  • 第2024-12-22期

  • 第2024-12-21期

  • 第2024-12-20期

  • 第2024-12-19期

  • 第2024-12-18期

  • 第2024-12-17期

  • 第2024-12-16期

  • 第2024-12-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