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锵
核心阅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谋划,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山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加快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持续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奋力谱写美丽山西建设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成现实,根本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深刻理解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国在生态环境质量、绿色低碳转型、制度体系建设、全球贡献等方面都取得重大成就,发生巨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但与此同时,我国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生态环保事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多发性难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新领域新实践创新有待进一步健全深化,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待进一步增强,为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做好“四个坚持”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才能凝心聚力,充分发挥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最大优势。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把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党始终成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不动摇,认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清单,强化分工负责,推动建立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统筹各方力量,形成覆盖全面、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用好考核评价“指挥棒”,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本领,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建设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加快改善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们在高质量发展中过上高品质生活。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从群众期盼的方面进行改革,从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梗阻改革,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之中,形成一批针对性强、含金量高、惠民利民的改革举措。要将改革举措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生态利益需要,人民群众是否从中真正受益作为衡量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效的依据和标准,让人民群众生态福祉的成色更足。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夯实美丽中国建设法治保障。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总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法律体系,以法治理念、法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全面总结运用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成功经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巩固拓展改革成果、破解生态环境保护实践难题。要积极推动生态环境领域相关法律制定修订,推进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完善公益诉讼,加强生态环境领域司法保护。要严格落实污染物治理、监管与风险管控制度,强化自然资源开发、保护与有偿使用制度,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要持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常态化、制度化,全面提高生态环境执法效能。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坚持系统集成,协调推进重点改革。坚持系统观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始终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谋划,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要强化各项制度的关联性和耦合性,使制度体系内部各要素协调匹配、有效衔接、融合互动,避免头重脚轻、顾此失彼。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聚焦短板弱项,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提升改革整体质效。
推进山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实践路径
近年来,山西坚决扛起生态保护重大政治责任,全面贯彻落实重大改革措施,持续推进重大战略任务,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发扬“右玉精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高质量推进美丽山西建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新篇章提供坚实的生态支撑。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历史、立足当下、面向全球、着眼未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我们要坚定不移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准确把握我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部”战略部署,积极探索具有山西特色的“两山”转化路径机制,完善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制度,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推进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夯实制度改革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我们要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积极探索“小切口”精细化立法,强化美丽山西建设法治保障;不断完善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科学指导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源头预防体系;全面落实落细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和资产保值增值等责任考核监督制度;完善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提升生态安全风险研判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应对和处置能力;深化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实施“赋能工程”,打造生态环境系统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加快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厚植山西生态环境优势。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我们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落实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完善“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实施机制,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建设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强化取用水监督管理和水资源用途管制,加强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夯实水资源管理能力;不断健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纵向补偿力度,深入实施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探索开展煤基固废横向生态补偿。
持续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激发山西转型发展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我们要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积极开展碳达峰、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等各类试点建设,有序开展碳足迹工作;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着力构建绿色协同的开发体系、构建安全环保的生产体系和多元高效的使用体系;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全力打造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作者单位:山西省宏观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