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课题组
能源是现代工业的基石,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也是全球环境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议题。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日益增加,能源转型成为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途径。能源转型的过程,依赖于全社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进程,只有全社会新质生产力发展,才有可能实现能源转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和长期的战略任务,山西要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责任,在新能源领域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山西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推动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意义重大、任务艰巨。积极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要在持续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因地制宜发展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推进煤炭绿色智能发展、推动新能源规模化高质量利用方面发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对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作出新的部署。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和长期的战略任务,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更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步伐。”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关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部署,山西立足“以煤为基”的能源资源禀赋,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碳达峰碳中和与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着力增强能源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供给体系。
持续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
当前,国际能源安全形势复杂严峻,国内能源发展转型各类问题叠加演变。要完善支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和标准体系,立足实际、先行先试、创新政策,注重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协调过渡,加快推进“五大基地”建设,着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在能源资源探产供储销统筹和衔接上、新旧能源融合发展上、现代化能源基础建设上、能源供应安全与能源供应韧性上、能源市场体系和价格机制、能源管理治理机制等方面的体制机制要理顺,坚持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为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支撑,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山西作为能源大省,更要在实现煤炭供应安全兜底、电力供应稳定可靠、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等方面进一步彰显责任担当,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责任。
因地制宜发展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能源工作高度重视,就推动能源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并于2014年6月创造性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推动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些年来,我国能源行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供给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加快布局,国际合作扎实推进,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全面提升,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但客观来看,能源高效供给、高水平科技创新、深层次体制机制变革、全方位国际合作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油气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等问题依然没有有效解决,特别是新一轮能源革命蓬勃兴起,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推动能源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新能源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和推动国家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能源资源基础,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用好能源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全力打造能源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大力推进,积极开展试点示范,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争创国家级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抢抓“两重”“两新”国家重大政策机遇,大力培育和发展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着力增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能力,在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积极扩大能源领域开放合作,高质量办好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推进煤炭绿色智能发展
有序推进煤炭先进产能释放。立足全国能源需求,合理控制煤炭产能规模,以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为重点,在确保煤炭供应安全兜底保障的基础上,有序推进煤炭资源接续配置,统筹布局先进产能项目和核增部分优质产能,压减低效供给,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煤炭安全稳定供应能力,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结合煤炭开发布局,统筹煤电、煤化工规划建设,推进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等模式。坚持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方向,加快国家绿色焦化基地、晋北煤制油气战略基地等建设。推动煤炭集中使用、清洁利用,促进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引导劣质煤炭更多用于深加工。坚持煤炭绿色安全开发。发挥矿区总体规划引领作用,规范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秩序,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推动煤炭集约、安全、标准、高效开采,提高资源采收率。稳步推广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等绿色开采技术和重大灾害治理技术。统筹煤炭与煤层气、高岭土、铝矾土等伴生资源开发。鼓励煤炭企业综合利用本矿区风能、光能等资源,建设综合能源基地和绿色矿山。
推动新能源规模化高质量利用
推进非常规天然气基地建设,发挥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全面提升资源区块产能产量。促进废弃矿井剩余煤层气开发,加快探明地质储量备案区产能建设。围绕增储上产、管道互联互通、储气调峰、科技研发、产业链一体化、价格机制等先行先试,推动产业上中下游一体化。推进风电光伏高质量发展,统筹风光资源条件和支撑调节电源,依托采煤沉陷区、盐碱地等区域重点建设生态友好、经济优越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推进源网荷储、多能互补一体化,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大力推动光伏发电多场景融合开发,在有条件的地方重点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开发、“光伏+”综合利用行动,加快智能光伏产业化发展,鼓励农(牧)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复合开发。完善消纳长效机制,统筹协调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布局,加快建设适应我省新能源电源占比逐步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网对风电、光伏发电的接纳、配置、调控能力。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提升电网实时平衡能力。积极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参与市场交易,促进弃水、弃风、弃光电量就近消纳。加快储能规模化发展,发展抽水蓄能,结合省内水资源条件,加大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投资建设力度。统筹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推动“新能源+储能”深度融合,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引导氢能产业集聚发展,发挥山西焦炉煤气富氢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推进制、储、加、运、输、用氢全产业链发展。引进高端人才和研究机构,开展储氢关键材料研发和氢能源综合利用研究,推动实现氢能商业化运营。(执笔人:桑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