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的书法,感觉有一种剑气。
这剑气,森森的、凌凌的、毫光四射而又毫不遮掩,无疑是将唐代颜真卿《裴将军诗帖》那柄将军之剑,抚摸、擦拭、玩索,以致没有了岁月的锈蚀,没有了“廉颇老矣”的颓废,而逐渐一点点融化,聚合为他书法的一种凛然风格,赋予了十足的张力或秉性,成为一种桀骜不驯的劲厉特征。
李新文是一位优秀的散文作家,他的文字发表在《散文》《青年作家》《安徽文学》《湖南文学》《当代人》《西部》《奔流》等期刊,著有《放牧秋天》《农耕时代》《我的灵魂在风中呼啸》《响水边》《黄盖湖缺少发现》等多部散文集。作家张灵均评价他的文字“个个都是骨头”。我读了他几篇散文,感觉李新文的文字其实并不缺乏细腻和柔情,但在细腻和柔情中,明显更多的有骨头,有铜豌豆、铁沙子,甚至有箭镞,他的字里行间不自觉会盈逸出凛然的硬度、韧度、冷度组合的凌厉锋芒。
对李新文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书法。作家跟文字打交道多,书写功夫积淀深,书法也易水到渠成,往往还有“技进乎道”的奇异或新创。大多作家书法比较文气,古雅,清逸,但李新文的书法就很特别,一个字,硬。
判断书法功力主要看筋和骨。北方重“质”。质是一种厚度,更是一种硬度,说到底就是一种粗粝硬朗的人的禀赋质感。但李新文书法的硬,硬到几乎不像是书法,不是浑厚劲健,不是裹筋融骨,而是满纸刀剑、箭簇林立!
仔细看,支撑李新文的“硬”书法中,有苏轼书法中内敛着的逸气,有傅山书法中肆意着的傲气,也有其乡党何绍基书法结晶出的豪气……总之,都是颜真卿书法那种满满当当的阳刚之气。
李新文也说,他书法主要学习颜真卿。颜体书法端庄浑厚,豁达正气,不怒自威,气贯长虹,具有一种迫人的豪迈。明清两朝,学子们就都以此为圭臬,作为以书育人的重要范本。尤其从清朝后期开始,湖南书家对颜真卿书法的抬爱和研习几乎就成了一种癖好,成了一种主题,也成了书法重心,他们对颜真卿有着非同一般的情感和喜好。
除了颜真卿,李新文书法用笔劲爽,圭角开张,笔锋凌厉,雄放恣肆,多取魏碑笔意。魏碑书法是北魏朝兴起的书学奇葩,奇崛而又劲健,粗粝而又厚重,率直而又雄宏,以武入文,极具雄霸之气。但他书法的霸悍并不僵硬成“峣峣易折”,而是极富“金钩铁画”神韵。他的每一笔是工稳的,也是欹侧的;是端庄的,也是跳脱的;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
仔细考究李新文的书法,更多的是他力求公义而显现的正气,是他疾恶如仇而愈发的勇气,是他努力拼搏而不甘平庸的劲气,是他“腹有诗书气自华”而逸发的才气。
如此书法,根植于传统,但不为藩篱所囿,逸气勃发,崛劲张扬,仗剑而书,“文人侠客”李新文,定不枉此称号了。
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