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评论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新公布历史建筑111处、祁县被列为全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完成第四轮历史文化名城街区保护评估……刚刚过去的2024年,我省持续加大城镇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力度,奋力助推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在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中,要下好微改造“绣花”功夫,最大限度保留历史风貌和原汁原味。比如,平遥古城历史文化街区遵循“最小干预”原则,采用“政府主导+居民自助”的模式,推动历史建筑、传统民居保护性修缮和风貌整治,相关经验做法被住建部列入可复制清单。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集中展现了我国优秀传统建筑风貌和建筑艺术,是人民群众的乡愁所系。据统计,全省共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11个,数量居全国第一,中国传统村落619个,数量居全国第五。这些名镇名村宛如一部部鲜活的岁月史书,诉说着山西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从颁布保护条例,到完善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再到打造高质量精品示范村,我省始终坚持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坚持以用促保,加强活化利用,让传统村落焕发新生。
  推动保护工作走深走实,留住“文化味”是根本,激发“烟火气”是核心。历史街区、名镇名村既是文化载体,也是群众生产生活的空间。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持续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满足居民宜居需求和发展诉求,才能在见人见物见生活中,真正实现留形留人留乡愁。特别是要注重老建筑、老宅院的活化利用,让历史建筑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成为“活着”的历史文化遗存。
  为历史街区、名镇名村添人气、增活力,打造产业IP是关键一招。一方面,立足当地禀赋资源,积极发展生态康养、民俗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以产业兴旺留住乡亲、护住乡土。另一方面,走进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晋城市横河镇,运动康养、丹霞写生、研学、文创、食疗等新兴业态正蓬勃兴起,农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名镇名村是地域文化的“基因库”,但也面临着岁月侵蚀与社会发展的冲击。传承好名镇名村的文化根脉,数字化手段必不可少。数字化技术能精准记录村落风貌、民俗技艺等珍贵信息,通过建立“数字档案”,实现永久保存。
  留古韵、焕新生。要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贾洁梅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1-14期

  • 第2025-01-13期

  • 第2025-01-12期

  • 第2025-01-11期

  • 第2025-01-10期

  • 第2025-01-09期

  • 第2025-01-08期

  • 第2025-01-07期

  • 第2025-01-06期

  • 第2025-01-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