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民李女士最近想把家里积攒的硬币兑换成大额纸币,怀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山西银行大同分行营业部。说明来意后,这里的负责人帮她开辟了绿色通道,并安排专人服务,历时一个小时,终于将3000余枚硬币点清无误。
数字支付时代,硬币兑换等“小事”,往往是金融服务的难点和痛点。记者了解到,山西银行瞄准百姓的“小事”,从“小切口”入手完善全方位多层次服务体系,打造“晋馨”特色服务品牌,写好金融服务“大文章”。
银行网点是金融服务的前沿阵地。1月13日,记者在山西银行太原分行营业部看到,应急雨具、急救药箱……便民适民设施及用品一应俱全。这是山西银行建设的“山银驿站”,主要针对快递员、外卖小哥、环卫工人等一线劳动者,为他们提供“歇个脚、充次电、喝口水”等便民服务。山西银行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行着力推进营业网点转型升级,目前已建成26家“五星网点”,依托“山银驿站”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
在“厅堂升级”的同时,山西银行将金融服务触角向老年人、特殊群体等延伸。“动作慢一点、语速慢一点、微笑多一点、声音大一点、提示多一点、服务暖一点”,山西银行晋城北大街支行在服务银发群体时,提出了适老化“六点服务法”。为满足银发群体对金融服务安全、智能、便利等需求,山西银行采取优化硬件配置、加强服务引导、建立绿色通道等措施,让网点服务“升温”。针对老年人的综合金融需求,山西银行太原新建南路金域阅山小微支行优化“软服务”,延伸服务半径,为周边90余名老年人提供高龄津贴开户服务。在长治市,山西银行分支机构打造“多场景”养老金融服务,配备智能体检机,开展厅堂健康义诊等公益活动,并开辟“悦读长治”新型阅读空间。除老年人外,山西银行聚焦特殊群体,提供金融服务保障。在阳泉市,该行新建街支行与有关单位合作,组成专业服务队深入区县,为500余名特殊群体客户上门开卡,让残障人士享受便利化金融服务。
山西银行积极探索“公益+金融”服务模式,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朔州市,为落实“最多跑一次”的医保服务改革目标,山西银行与当地医保部门合作,搭建医保便民公共服务平台,为乡村医疗服务保障提供信息化支撑,成为参保群众高效就医结算的“利器”。在晋城市,山西银行晋城分行定点帮扶阳城县东冶镇独泉村,以“强产业”为抓手,帮助该村争取200余万元资金创建3A级景区,促进了村旅游业发展。
山西银行负责人表示,该行将深入践行“金融为民”理念,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覆盖面及满意度,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本报记者张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