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梦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英模人物宣传学习机制,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和各类群众性主题活动组织机制,推动全社会崇尚英雄、缅怀先烈、争做先锋。
榜样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其特点在于将抽象的道德具象化、人格化、生动化,因而较之于其他德育形式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新征程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榜样人物的先锋示范,更加需要榜样教育的价值引领。因此,思政课教师应以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为抓手,创新榜样教育赋能高职大思政课“三为三以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向身边的榜样看齐,让青年一代坚守技能成才梦想、坚定技能报国信念,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榜样教育赋能高职“大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三为”立体模式。通过“榜样为点、故事为线、情境为面”的“三为”立体模式串联思政课教学内容。榜样为点是指,身边的榜样是看得见的标杆,从学生实际出发为身边的工匠榜样精准“画像”。通过组织遴选一大批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工匠榜样,使学生在寻找榜样、学习榜样的过程中受教育、找差距、明目标,从而提升高职学生对榜样的认知、认同和情感共鸣。故事为线是指,讲好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在讲深、讲透、讲活道理的同时也需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基础,适时将讲榜样故事与讲思政道理相结合,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启发人心,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引人入胜,通过入脑入心的方式发人深省,以“身边榜样”故事润物无声入心化行,拉近与学生情感的联系,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情境为面是指,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被选取的工匠榜样是如何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追求极致,然后让学生置身真实的情境中去体验,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激发向榜样学习的动力。
榜样教育赋能高职“大思政课”教学形式的“三以”可感模式。借助“以知促信、以信助行、以行塑人”的“三以”可感模式构建“大思政课”视域下思政课教学形式。高职思政课不仅以“理”说服人、影响人,更以“理”推“行”,用“行”塑造人,在见贤思齐中实现人生价值。以知促信是指,充分将体现榜样精神的丰富素材和教育资源及时融入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在学校课程平台持续更新上线一批传承弘扬榜样精神的在线精品课程和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深刻感悟榜样的力量。以信助行是指,将榜样精神融入思政实践课中,可以每年邀请校内外的工匠榜样进校园宣讲,通过举办报告会、宣讲会、座谈会等形式,大力宣传榜样人物的优良品格和精神风貌,集中开展主题班会、主题团日、主题党日、第二课堂、社团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运用“网、端、微、屏”等新媒体内容激励广大学生践行榜样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奋发向上的精神。以行塑人是指,充分利用“大思政课”基地的重要载体,积极联系职业技能大赛获奖者、技能大师工作站、工匠人才工坊、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等,为广大学生提供展示精湛技能、相互交流的平台,在行为示范中增进学生对榜样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从而积极投身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用精湛技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榜样教育赋能高职“大思政课”教学资源的“三结合”复合模式。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办学特色和育人要求,在“大思政课”视域下与专业课教师、校内外劳模、工匠人才、技能大师、优秀职校生技术能手等组成授课团队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拓宽思政小课堂教学资源。善用“大思政课”丰厚的社会资源结合榜样教育专题学,要立足高职思政课课程体系,通过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讨论并系统梳理适配榜样专题的知识点,根据学情分层分类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做好授课计划、教案、课件等,以专题教学形式精准匹配相应主题,强化学生的榜样教育意识。善用“大思政课”系统的育人体系结合学生课程专业,将榜样人物的事迹融入各专业的课程教学中,邀请身边的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一起结合学科与专业特点,梳理出其中与榜样教育相关的课程元素,完善教学体系设计,把榜样精神贯穿进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中。进行双师同堂授课,在“思专融合”中促进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提升,增强专业自信。善用“大思政课”宏大的历史视野结合榜样教育实际,结合学生的专业属性和成长特点,用榜样力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活力,分层分类开展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榜样育人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比赛、孵化属于自己的专项项目等,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和获得感,使其独立自信迈入社会,在本职岗位发光发热,真正做到向榜样看齐的同时逐渐成为榜样。
新时代榜样教育的重点内容就是要通过榜样向社会传递勇于担当、奋斗拼搏的精神力量,砥砺人们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勇往直前、坚定信心、接续奋斗。以榜样教育全方位赋能高职“大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立体化推动“大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发展,培养学生走近榜样、了解榜样、认同榜样、崇尚榜样、学习榜样、成为榜样。让榜样的精神力量在广大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鼓励广大学生自觉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放心,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者单位: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2023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大思政课’视域下榜样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3JDSZK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