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践悟

激活科技创新引擎 赋能山西高质量发展

  

穆光远 梁建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我们要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平台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和提升科技金融支持,用科技创新赋能山西高质量发展。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部分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效配置创新资源,着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聚焦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围绕重塑经济模式、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要求,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我们要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平台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和提升科技金融支持,用科技创新赋能山西高质量发展。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创新枷锁

  推动科技项目与经费管理改革进程。全面优化科技计划管理体系,强化在基础研究、交叉前沿领域以及重点关键领域的前瞻性布局与引领性规划。建立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机制,推进重大科技项目形成机制和科研攻关组织管理模式改革。
  扩大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进一步将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职称评定制度、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改革试点范围拓展到全省其他综合类和理工类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支持建立符合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国有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深化科技成果多元价值评价制度改革。通过市场化的评价方式,从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及文化五个维度对科技成果开展“五元价值”评价,进一步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现象,有效激发科技成果转化活力。

加强科技平台建设,聚势科技资源

  强化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对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推动其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鼓励创新平台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打造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进一步整合全省科研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科技资源,建立统一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实现资源的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加强平台信息化建设,提高资源检索、预约、使用等服务的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
  规范发展新型研发机构。聚焦我省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引进和培育一批体制机制灵活、创新能力突出的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前沿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孵化等活动。加强新型研发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合作交流,促进创新要素的集聚和融合。
  深化合作交流,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强化区域合作,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中西部和沿黄省份深度交流合作,探索更多合作新模式、新路径。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突破转化瓶颈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加快建设一批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定位的区域类综合性中试基地、行业领域类中试熟化和小批量试产基地,推动领军企业通过产品定制化研发等方式,为关键核心技术提供早期应用场景和适用环境。
  加速推动“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要统筹“一谷三园”建设,实现晋创谷设区市全覆盖。持续推进省级“1+5”政策包和各市级政策落实落地,以“免申即享”与“常态化征集、集中兑现”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入驻企业应享尽享。立足各市产业发展需要,优化晋创谷建设布局,“试机制、出经验、创模式”,推动全省科技创新实现“五谷丰登”。
  强化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承接能力。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等,推动企业“量质双升”,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承接力。推动领军企业通过产品定制化研发等方式,为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原创性、关键核心技术提供早期应用场景和适用环境。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强技术转移机构、科技中介机构等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分担机制,鼓励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等参与科技成果转化,降低企业和科研人员的转化风险。

强化创新主体地位,激活多元力量

  建立创新型企业培育壮大机制。鼓励和引导科技领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充分发挥其对技术创新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专注细分领域精准发力创新,善用政策扶持,以差异化特色融入创新链,提升创新效能。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共同凝练需求、协同攻关,建设一批产学研高效协同、上下游紧密结合的创新联合体。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开展订单式定向研发转化。
  加强企业创新人才建设。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一批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我省创新创业。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完善人才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鼓励人才勇于创新、敢于创业。

提升科技金融支持,破解资金困局

  用好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积极促进投资基金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龙头企业等技术创新源头深度合作,秉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理念,将资源向种子期与初创期项目倾斜,全力激发科技成果转化源头活力。
  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拓宽投资基金退出渠道,形成一只基金从早期项目扶持逐步过渡到产业规模化投入的“接力”式良性发展格局,有效降低投资风险,保障资金的循环利用与增值。
  适当放宽政府投资单个项目的额度限定,科学设定包容性的考核指标,提升投资项目允许失败比例。同时建立健全尽职免责与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为投资主体营造宽松、积极的投资环境,鼓励其大胆决策。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破旧立新,到科技平台建设的聚势赋能;从科技成果转化的攻坚跨越,到创新主体地位的强化引领,再到科技金融支持的破局突围,通过多元施策协同发力,将进一步激发我省科技创新引擎活力,为全省高质量转型发展征程注入澎湃动力。(作者单位:山西省科技情报与战略研究中心)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1-20期

  • 第2025-01-19期

  • 第2025-01-18期

  • 第2025-01-17期

  • 第2025-01-16期

  • 第2025-01-15期

  • 第2025-01-14期

  • 第2025-01-13期

  • 第2025-01-12期

  • 第2025-01-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