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乡村行·看振兴】龙门村29年的变与不变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1月10日,河津市龙门村党群服务中心一大早便响起了歌曲《好日子》的欢快旋律,村民也陆续赶来,准备领取新年的“集体现金大红包”。
  派发现场,一捆捆现金钞票摞成“小山”,大家有序排队、签字、领钱,个个喜笑颜开。“1996年村里第一次分红,那时候每人是300元,如今增加到了5100元。”拿着大红包,村民郭秉芳笑容挂在脸上。29年,29次,分红数额为何越变越高?“这都得益于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发展。”她一语道破其中的缘由。
  熟悉龙门村历史的人都知道,龙门村人多地少,起初是靠着发展焦化厂等企业,集体经济才有了起色。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原来粗放式发展的高耗能企业,已经无法再生存下去了。
  推动创新引领,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是龙门村党委书记原贵生给龙门村找的一条出路。
  投资4亿元,建设配套余热发电项目;投资810万元,建设配套烟气余热回收项目……多年来,龙门集团按照国家环保政策要求及时“关小上大”,实现环保生产。同时,积极探索综合利用废弃的煤气及煤矸石等生产电能,建设发电厂,实现循环生产、废物再利用。
  时代变迁,改革精神传承不息。近年来,龙门村又依托“禹凿龙门”“鱼跃龙门”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拓文化旅游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该村被评为国家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黄河龙门景区也通过国家AAAA级景区验收……旅游产业已成为该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
  如今,龙门村已经形成了焦化、新能源、贸易、旅游等七大循环经济产业链,经营收入80亿元,龙门集团荣升到山西省百强企业榜第72位。
  29年间,龙门村里变的是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不变的是“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干”的民主作风。
  今年分红,龙门村给每一个村民都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龙门村志》。翻着厚厚的村志,85岁的张金科回忆起往事:“发展初期,我们原书记就定了一条规矩: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干。”
  多年来,龙门村开工建设的所有项目没有一项因不符合规定而引起群众不满。“龙门村一直执行的就是‘四议两公开’,清楚、明白、直观,不仅杜绝了‘一言堂’现象,更减少了大事的决策失误。”龙门村党委副书记原淑英介绍,在龙门村做任何事,“让民知情”是首要的环节,所有的党务、村务、财务、厂务全部在电视上公开向村民交账。
  “要办什么事,群众说了算;办得怎么样,群众来评价;事事公开透明,大家都信服。”正是这样科学的民主决策制度,龙门村才得以行稳致远,村里的福利也像芝麻开花节节攀高。
  养老、医疗保险全部集体买单;6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领取养老补贴;持续为优秀学生发放助学奖励;实行学费、农业浇地和生活用水费、住宅区物业管理费等“十免费”……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龙门村逐步建立健全生活保障机制,村党委承诺的“五个一”惠民工程年年落实,从未间断。
  29年来,龙门村人的生活不断在变,收入逐年增加,人居环境更加美好,精神生活不断丰富,而不变的是龙门人用实际行动建设家乡的热情和干劲。
  临近中午,分红的队伍中才出现宜金枝、侯青叶等人的身影。她们几个是村里的义务清洁队员,被龙门村人亲切地称为“八朵金花”。像她们一样无私奉献的人,村里还能找出上百个,植树造林、修剪树木、联络帮扶……龙门村的街头巷尾处处活跃着村民们忙碌的身影。
  在建设家乡的队伍中怎能少了年轻人?36岁的原俊杰已是龙门集团原料部部长,30岁的原伟刚前不久才上任化验室主任,26岁的原梦园化工硕士研究生一毕业就投身生产一线……仅2024年,回村担当历练的年轻人就有80多人。
  “有知识、有技能、有追求的青年人正在成为龙门村变富变强的主力军。”夕阳西下,看着渐渐散去的村民,龙门村党委副书记原娟珍感慨地说,“时代在变,奉献的人在变,龙门村群众的期盼也一直在变,但人民至上的理念以及对共同富裕的坚定追求我们永远不会变。”

本报记者周明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1-23期

  • 第2025-01-22期

  • 第2025-01-21期

  • 第2025-01-20期

  • 第2025-01-19期

  • 第2025-01-18期

  • 第2025-01-17期

  • 第2025-01-16期

  • 第2025-01-15期

  • 第2025-01-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