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俗称“过年”,每个炎黄子孙心中难以割舍的符号,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最古老的一个传统节日。
蒸花馍是长治的一项特色民俗。在乡下,过年从走进腊月就正式拉开序幕,最为典型的就是蒸花馍,在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在院外支灶垒火、炊烟袅袅。做过年花馍也颇有讲究,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枣花、元宝人、元宝篮、面羊、面狗、面鸡、面猪等,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无所不能。捏面为燕表示春回大地、捏龙盘凤寓意“龙凤呈祥”,还有“猛虎驱邪”“步步登高”等等。花馍上镶有红枣、黑豆、红豆点缀成动物的眼睛、鼻子,用刀、剪子、拢子(梳子)为工具,制作成各种各样的花纹、花边,取吉祥喜庆之意。
花馍出锅的同时,年画就在悄无声息中上市了。小镇上卖年画的人会将五颜六色的样张挂在墙上,渲染着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关于年画,可分为供奉的画、欣赏的画和装饰的画三大类。供奉的画是最古老的年画,就比如门神画,在民间有武门神与文门神两种,武门神有神荼和郁垒、秦琼和敬德等,其中秦琼和敬德最受欢迎;文门神有“五子门神”“三星门神”等,除外有灶王画、天地贴等。农村过大年,家家户户必买三张年画:门神、灶王和天地贴。年关临近,乡亲们见面会问:“买门神了吗?”除夕当天,家家贴门神,预示一年平安喜乐。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乡下过年,买春联贴的人家少、写春联贴的家户多,过大年要的就是过程、享受的就是氛围,买的春联再好都没有写的好。会写的人家自己写,不会写的人家会买红纸求人写。能写春联的“文化人”多为村里的教书先生或德高望重、知文识字的人,腊月一进,不用谁提醒,他们就会提前摆好桌子,自备笔墨,等乡亲们上门来写春联。写春联完全免费,都是邻里,讲的是个情分。往往东家写完李家来,来者需报上家里共有几个门、各是什么门,因为门不同春联的内容就不同。譬如,同样是家禽,猪舍贴的春联和羊圈门上的春联就有区别。除外,铁匠铺、豆腐坊、药店、代销店等等,行业有别春联不同,内容各有千秋、文辞变化多样。
贴上春联,整个村庄的节日气氛就浓郁而热烈起来。
年夜饭必吃的就是扁食(饺子的俗称),而且一定不能吃完,要留下来一些,表示年年有余。在一些村庄,还有一种特殊的习俗,吃过年夜饭后长辈会让孩子抱着院子里的树(一般为大椿树,取春和椿同音互通之意)唱一首童谣:“椿树王、椿树王,你长粗,我长长。”寓意让孩子快快长高。
闹红火是正月里乡村必不可少的项目,八音会、铁礼花、旺火、蒸面羊、打迓鼓、四景车、八挂秋、黄河灯等古老的民俗浓缩了整个北方地区的新春习俗。有一些村庄,至今还保留着最古老的传统,家家户户垒“火狮子”,狮子肚子里盛几百斤炭块,足足能燃烧十几天,人们一边“耍笑”一边取暖,有“火罗汉”“火狮子”“火高塔”等,夜幕降临,家家门口雄壮的狮子口鼻喷火、头顶冒烟,将整个山村笼罩在一个梦幻的世界里,各具特色的“社火”表演,如龙灯舞、狮子舞、挑高、高跷、旱船、跑驴、竹马、扛箱、老汉送闺女等,仿佛将人带入远古的传说之中。
打铁花作为长治地区一种特殊的民俗,是一种别致的焰火,俗名铁礼花。打铁花的习俗在长治流行已久,这与当地具有悠久的冶铁史是分不开的。传统质朴而又绚丽多彩的铁礼花与装点的火马、火龙、火伞相映相衬,火树银花的景象成为春节最具观赏性的节目之一。据说,打铁花最早是工匠们凑在一起扮玩取乐,他们别出心裁,把剩余的铁汁对空敲击,铁花四溅,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观赏性,尔后这种娱乐形式就世代相传,成为民间传统节目。随着时间的推移,技高一筹、日臻完善,夜幕降临,工匠们会选择一块开阔之地,扎一座松门,砌好熔炉,将碎铁熔炼成铁汁,表演者手托特制木板,用锯末在板上围成圆圈,站在炉旁,用坩埚勺舀起炼好的铁汁,面向开阔的方向将铁汁抛起,待落下时,以木板用力击向空中,夜幕下便会出现一幕幕绚丽的景象。乡亲们争看打铁花,随着“啪啪啪”的敲击声响,朵朵铁花飞向天空,近看如泼金撒银、天女散花,远看似金蛇狂舞、闪电裂空,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龙灯舞也是长治一绝。据记载:早在唐玄宗李隆基任潞州别驾时,到浊漳河畔观“鱼潮”,千百条鲤鱼飞跃水面、掀起巨浪,竟将他乘坐的龙舟摆得上下颠簸、十分壮观,随行的官员便齐贺曰:“鲤鱼来朝拜,王驾定有兆运!”果然,不久后他就回朝当了太子、皇上。当时有一位举子恰在场亲睹其景,后为祝李隆基登基他进京道贺,制出巨龙一条,用20多人挑之进京,得到玄宗皇帝亲封其为“龙舞状元”,从此龙舞誉满神州,后来也成为庆新年的一种特殊民俗。当然,这只是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并无考证,不过足以说明龙灯舞的久远。
追赶着龙灯舞的是高跷,在北方地区普遍流行。在一米或二米高的木棒中间做一个木拐,表演者踩木拐,过去水平高者不用绳绑,后来用绳缚腿,谓曰“踩高跷”。高跷舞是一种民间歌舞表演形式,人数不限,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表演者身着中式彩服、头围彩巾、腰系彩带、手持彩扇,在八音会的伴奏下,边踩、边唱、边舞,做一些“走圆场”“穿八字”“扭蒜瓣”“退车皮”“穿剪箍”等动作,扮演“丑角”的常常是一些技艺高手,其动作诙谐、幽默,如手持“彩蝶”、骑“假驴”等都是情趣横生的表演。
跑驴舞,多数为老汉赶驴送闺女或送婆姨,表演者为一男一女,女的骑驴、男的赶驴,均为丑角行当。骑驴者胸前挎一驴头(用竹纸做成)、臀后挎一驴尾,两侧腰间扎两条假腿扮作骑驴状,人腿扮作驴腿。表演时,表演者下肢表演毛驴跑场、尥蹶子、踢人等动作,上半身相应地表演骑驴的姿态。赶驴者配合做出各种动作:忽儿驴前,忽儿驴后,扭、闪、跑、跳,妙趣横生。
郭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