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新春走基层】洋媳妇爱上中国年

  “福星高照吉祥门,财源广进富贵家。这个好,我喜欢。”1月28日,农历除夕,临汾市尧都区水门街强子一家欢声笑语不断。
  一个棕色长发、高鼻梁、身着中式新年礼服的洋媳妇带着3个“洋娃娃”,围在红彤彤的对联和门神画跟前,和公公婆婆一起贴春联。
  “洋媳妇”叫扎拉,来自亚美尼亚,2019年和临汾小伙强子结婚。从亚美尼亚姑娘到中国媳妇,她的人生发生了精彩转变,不但融入了中国生活,也爱上了中国文化。
  “我喜欢中国年,更喜欢它团圆的含义和浓浓的人情味。”节前一家人大扫除、购年货、写福字、贴对联、炸丸子……每一项活动她都积极参与,乐在其中。
  “过年的饺子必不可少。我婆婆会在饺子里放硬币,吃到带硬币的饺子,一年都会有好运气。”扎拉一边学着包饺子,一边介绍她的孩子们:“大女儿米拉5岁,在临汾上幼儿园;二儿子雷欧3岁,过完年也准备上;小儿子特欧刚6个月,这是他在中国过的第一个春节。”
  谈到2024年的收获,扎拉一脸笑容。她说:“这一年,我们在临汾买了新房,还带着公公婆婆在亚美尼亚走亲戚,他们用山西刀削面、油饼和老陈醋等俘获了亲戚们的胃。还有一个喜事是,中国和亚美尼亚开通了直飞航线,从首都埃里温起飞,经4.5小时就可到达乌鲁木齐,不用到迪拜、新加坡等地转机了,两边的亲人、朋友走动起来更加便捷。”
  除夕这天,扎拉最期待的就是“舌尖上的年夜饭”。香酥鸡、糖溜红薯、红烧鱼、酱肉、皮冻……一道道菜陆续上桌,还有重量级的铜火锅。“中国年里都是文化。鱼代表年年有余,油糕就是步步高升……”热气腾腾的餐桌旁,扎拉用中文介绍着。
  每到过年,一家人聚在一起,扎拉也会想念远在亚美尼亚的家人。她拿起手机拨通视频电话,给家人们一一拜年。扎拉研究生学的是国际关系,会西班牙语、俄语、英语、中文及亚美尼亚5门语言,过完年她打算将未尽的学业进行完毕,将来从事文化旅游方面的工作。
  “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闲暇之余,扎拉和强子将他们的日常生活发到互联网,“希望通过我们的分享,能让更多的人喜欢中国,喜欢汉语和中华文化,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了解亚美尼亚。在未来,我愿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她说。
  随着一盏盏红灯笼亮起,春晚的序曲响彻千家万户。扎拉和家人们举起手中的酒杯,互道祝福,共同祈愿新一年的生活蒸蒸日上。
  咔嚓一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画面被相机定格,扎拉开心地说:“这就是中国人过年的大团圆。”

  本报记者郭玉琴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1-28期

  • 第2025-01-27期

  • 第2025-01-26期

  • 第2025-01-25期

  • 第2025-01-24期

  • 第2025-01-23期

  • 第2025-01-22期

  • 第2025-01-21期

  • 第2025-01-20期

  • 第2025-01-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