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岁尾,中国春节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年开年,首个“非遗版”春节如约而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的主题在“现代美学”和“传统意蕴”间顺畅往返,为观众带来一场心灵与知觉并举的文化盛宴。2025年春节档电影紧随其后,类型多元、风格迥异的6部电影登陆各大院线,2025年春节档(1月28日至2月4日)电影票房为95.10亿元,超越2024年80.16亿的票房成绩,再次破了春节档电影票房纪录。
“档期”是电影品质的试金石,既“内卷”又“残酷”
“春节档”自身携带的节日氛围契合着合家欢的气质,也更具商业潜力,是电影能够取得高票房的先决条件,其虽不及“暑期档”的超长待机,却也能在短时间内积聚“话题能量”,形成“长尾效应”。同时,春节档电影还能孵化出许多热门话题,由电影圈层破壁到社会议题,持续发酵为2025年显著的文化议题和热门事件。因而,“春节档”成为众多电影资本关注的争夺之地,也是观众期待的开年盛典。
2024年的春节档电影有一半在上映数天后宣布撤档,这不仅折射出电影市场的“马太效应”,也凸显出春节档的特殊性——“一眼定生死”。如果电影上映首日未得到观众认可,那之后想要逆袭几乎毫无可能。因而,今年的春节档电影在数量上相对克制,只有《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唐探1900》《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以下简称《射雕》)、《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以下简称《封神2》)、《熊出没·重启未来》(以下简称《熊出没11》)以及《蛟龙行动》6部影片在大银幕上各放异彩、齐头并进,这些影片不仅具备合家欢属性,更在题材上覆盖了武侠、神话、动画、悬疑、动作等多种类型,满足了不同受众的审美需求,为中国特色“年文化”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采。
2025年春节档电影在1月19日开启预售,短时间内接连刷新春节档电影的票房预售纪录。其中,《射雕》《哪吒2》《唐探1900》暂列春节档新片预售票房榜前三。值得玩味的是,《射雕》预售有近八千万的票房,远超《哪吒2》和《唐探1900》,排片占比也遥遥领先。可在这碾压式的优势下,《射雕》在正式上映后显得后劲不足,票房增长缓慢伴随口碑下滑。可见,大IP和明星效应的“吸睛力”也难以弥补影片自身的缺陷。这是电影市场运行规则的优胜劣汰,也是电影回归内容本身的良性发展。
《哪吒2》登陆各大主流媒体平台,幕后工作人员纷纷亮相,用“声音”再次折服众多观众,并讲述视觉奇观背后的技术“死磕”。同时,主创团队还创作系列番外短片,全面提升影片的话题度与关注度。《封神2》和《唐探1900》的主创们则去各大城市路演,与观众热情互动,并分享精彩的幕后故事,《封神2》更是在片尾直接献上对观众最大的敬意与谢意。
可见,一部电影的成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关注度与高期待的背后,实则是观众的认可度。满怀期待走进影院观影的观众,已然成为检验电影水准的主要话语人。随着观众常年对影视市场的关注,他们的审美水准和价值判断不断提升,能在观影后的第一时间做出价值衡量,并借助自媒体平台主动输出自我评价和潜在引导,这对电影的后续发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超强IP,打造多类型故事宇宙,同写“国”与“家”
与去年春节档影片相比,今年的作品在题材选取与叙事结构方面呈现出显著分野,不再将创作视角锚定社会热点议题,而转向构建更为宏大的叙事体系。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再解读,有对中国形象的话语输出,有些则穿越时间桎梏回溯历史、思考未来,这些作品借助先进的现代电影科技将中式想象具象化,为观众呈现出极具东方特色的视觉盛宴。在这6部影片中,除徐克的《射雕》外,其余作品均为系列电影续作,并凭借既有的IP属性和稳定受众群体,拓展故事边界,深挖角色内涵。在传承前作风格精髓的同时,打造多类型“故事宇宙”,以此契合观众对系列作品不断攀升的期待值。
其中,《哪吒2》和《封神2》都取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颠覆性的现代文本改写,平行构建出充满奇幻色彩的中国神话宇宙。《哪吒2》并未局限于简单的二元对立模式和对反叛精神的常规书写,而是将反抗的矛头从个人命运转向整个权力体系,通过对阐教与截教、仙与魔、正义与邪恶之间复杂微妙的界限的深刻剖析,完成了从“我是谁”跨越到“若天地不容,我将扭转这乾坤”的现实隐喻。《封神2》作为备受瞩目的“中国神话史诗巨制”,在视觉呈现上依旧保持着宏大的场面与精良的制作水准。全片不仅具有超过2000个的特效镜头,同时还在搭建的近900平方米的西岐城中塑造种种玄幻奇观。然而,影片在叙事层面弊病明显,其叙事结构松散繁杂,文戏节奏把控失衡,部分角色行为动机不明,直接致使口碑下滑,与第一部相比逊色不少。《哪吒2》与《封神2》的票房落差也足以证明在竞争白热化的春节档中,唯有坚守“内容为王”的创作理念,以优质内容为核心,兼顾艺术创新与商业价值,才能赢得观众的青睐与市场的认可。
近几年的春节档电影在题材多样、类型丰富的基础上,呈现出主流化建构趋向,2025年春节档电影亦在娱乐大众的同时兼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射雕》尽管存在明显的叙事缺陷与结构断裂,但也全力重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内核,将武侠江湖的快意恩仇转化为国家大义,探讨如何行正义之事、担守护之责,用现代化表达赋予侠义当代精神内涵。
《唐探1900》和《蛟龙行动》则从过去与现代的不同维度展现中国的国家形象。《唐探1900》作为“唐探宇宙”的前传,将镜头对准1900年的旧金山唐人街,在保留“喜剧+悬疑”风格的同时,把清政府的腐败、华人劳工的苦难、排华法案的压迫等真实的历史元素与虚构的侦探故事相融合,构建出一部饱含哲思的“民族寓言”,让观众在轻松诙谐的氛围中感受到百年前华人在海外的艰难处境以及对家国的眷恋,侧面表现中国的觉醒与崛起。《蛟龙行动》则将视野投向“未来”,采用“龙鲸号”潜艇组、蛟龙突击队与敌方势力三线并置的叙事结构,为观众呈现出一场紧张刺激的海战盛宴。影片不仅科普了核潜艇作战的艰难,展示了中国现代军事科技的精进,更通过蛟龙突击队队员之间的故事,展现出中国海军并肩作战的深厚情谊以及为国作战的坚定勇气与信念,彰显了中国在现代军事领域的强大实力与守护和平的决心。
此外,2025年春节档电影在展现“国”之责任与担当的同时,亦对“家”的内涵展开深入的思考。《哪吒2》虽将“反抗”的锋芒刺向天命桎梏,却也用柔软的笔触写尽了东方家庭里那些欲说还休的爱与痛。李靖夫妇“无条件的爱”与敖光“以屠城换儿命”的极端父爱形成残酷的对照,揭示血缘关系的双刃性——亲情既是救赎的方舟,也是暴力的源头;“熊出没”系列作为春节档“老朋友”,已然完成跟观众的“十年之约”,跨入新一轮春节档征程。《熊出没11》作为该系列“科幻五部曲”之终章,讲述了100年后的世界被孢子植物统治,“熊强”组合与小亮一同拯救地球家园的故事。影片中对地球家园的守护不仅是简单地拯救自然环境,而是对生命赖以生存空间的珍视,是一种超越个体、超越物种的大爱。同时,影片也有对“家”的另一种诠释——“家”不仅是亲人的团聚之所,更是所有生命共生共荣的栖息之地。
2024年电影院线总票房未能突破500亿,这成为众多观众心中的意难平,也凸显出高品质电影与市场需求匹配不充分的问题。在电影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如何满足观众对高品质影片的期待,成为电影行业发展的关键,为电影创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议题。忧虑之余也要坚信,电影作为艺术,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也将继续在人类文化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郝静静 王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