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的‘莲’与廉洁的‘廉’同音,所以,我们在制作一幅以廉洁为主题的布贴画之前,就要构思设计好莲花图案,再按照步骤一步步进行……”
寒风起,寒意阵阵。一场“陵川布贴画”公益培训在陵川县开展,现场一派暖意。只见10多名学员正在“陵川布贴画”传承人孙军伟的指导下,经过构思、绘样、配色、选布、加工布料、剪贴、装裱等一系列操作后,一幅幅寓意鲜明、构图精美的布贴画便跃然眼前。
地处太行山南端的陵川县是民间传统手工艺发展的汇聚之地。享有“立体刺绣”美誉的布贴画便是该县一项独特民间传统手工艺。孙军伟是第四代传承人,他介绍道,“陵川布贴画”历史久远,明清时期多为家庭妇女做针线活时用在腰兜、鞋子、衣服、小孩儿帽子以及家庭日用品、装饰品等上面的装饰,造型多为花鸟虫鱼、吉祥图案等,根据画面的内容,色彩或艳丽或素雅,构图或简洁或繁杂,风格或传统或现代,布局或小巧或大气。
“‘陵川布贴画’大都凭借创作者的手感和经验,没有统一的形制,每一幅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孙军伟说,从小在外婆和母亲的熏陶和指导下,他逐渐掌握了这一家族里流传下来的传统技艺,学会了很多古老的布贴画制作技艺。但他并不满足于因循守旧,带着对艺术的巧思,将手工刺绣、工笔画、水彩画等艺术手法和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传统技艺不仅要传承,更要创新,才不会被时代抛下。”孙军伟不断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理念相结合,对“陵川布贴画”进行了诸多改良和创新,在风格上追求淡雅或浓烈的色彩,在大胆夸张的画面中开拓新的意境,逐渐演变为现在以布为原料的独立门类的民间传统工艺,作品的创作题材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凸显浓郁的陵川特色,更符合大众审美。
2011年,“陵川布贴画”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孙军伟先后被授予晋城工艺美术大师、晋城市“优秀文化人才”“晋城工匠”等称号。2023年11月,孙军伟与“陵川布贴画”又成功入选全省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不懈学习、不断创作、不断地推陈出新,孙军伟积极与文旅、教育、乡村振兴等相关部门对接,通过开设公益课堂等形式,为脱贫劳动力、残疾人、青少年、“陵川布贴画”兴趣爱好者等进行免费培训。同时,还创办了军伟民俗文化发展中心,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生产布贴画、香包、胸针、发钗、团扇等传统手工艺品,探索出了一条围绕发展文旅康养产业,促进就业、带动致富的路子。
一桌一剪一布头,巧手贴出新天地。从16岁正式开始制作布贴画至今,30多年时间里,孙军伟与布贴画相伴,成就了独有的地域文化。“当前,陵川正在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希望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让更多人走近布贴画、认识布贴画、喜欢布贴画、从事布贴画,真正将文化名片转化为经济效益,让‘陵川布贴画’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焕发更大的活力。”孙军伟表示。
本报记者郑璐 本报通讯员吴艳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