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

让基础教育呼应时代需求

——运城市明远小学特色教育办学纪实

  2020年以来,运城市明远小学结合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方向,致力于“两基础两特色”教学实践和探索,即夯实学生学习能力基础,夯实师生阅读素养基础;打造体育教育特色,打造科技教育特色。经过几年的努力,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阅读习惯和体育运动习惯都得以全面提升。近两年来,该校阅读课程体系荣获山西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并被山西省教育学会评为课程品牌学校,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把学科打开,让课堂变大,让阅读成为爱好,夯实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基础

  2025年1月份,寒假即将到来之际,在明远小学的梦想教室里,正在举行首届教研组长论坛,教研组长们围绕着“把学科打开,让课堂变大”这一主题,回顾一个学期以来的教研工作,并对下个学期的教研工作进行研讨。该校校长王宏斌在每一位教研组长分享完后都会逐一提问交流,进行探讨和分析。
  多年来,明远小学着力于以课题教研带动教研组长队伍建设,以常态化教研和专题教研相结合,指导和诊断课堂教学改革。该校数学团队在2024年参加全国第六届“新世纪”小学数学“研读新课标读懂新教材”主题活动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有教师的课题研究和教学研究,就一定会有课程。目前,明远小学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经典诵读课程、思维训练课程、英语听读课程、劳动教育课程、师生阅读能力提升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梦想课程等七大课程体系,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课堂教学改革是该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周周都有公开课、月月都有赛讲课、年年都有优质课”成为教学常态。
  2023年的年底,一场别开生面的“聊书会”在明远小学举办,该校联合教育科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联合举行了《新课程关键词》跨年聊书会,运城市教育局、盐湖区教育局、运城市作家协会等单位专家纷纷到现场进行指导。聊书现场,来自明远小学的25名老师,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和阅读体会,进行了读书分享。专家们认为,好学校长什么样子,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标准,明远小学给出的参考答案是,一个爱读书的校长,带领一批爱读书的老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爱读书的学生。

开足、开全体育课,大力发展以体育人新特色

  2024年清明节前夕,盐湖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在运城中学体育场隆重开幕,明远小学组织800余名小学生进行了盛大的武术体操表演,引来了现场众多观众的点赞。
  近年来,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习惯、技能,着力改变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该校利用学校现有的13名专职体育教师,遵循2024版体育课程标准“教会、勤练、常赛”的原则,通过链接社会资源,大力发展校园体育运动。除了开足开全体育课外,该校还成立了9个项目的体育校队、13个项目的体育社团,并通过与运城市体育局、运城市游泳馆、运城市冰雪运动协会等社会机构合作,开设了蹦床课、游泳课、冰雪课。同时,该校大力发展校园体育竞赛,篮球比赛、跳绳比赛、田径比赛、乒乓球比赛、滚铁环比赛成为校园里常态化的体育赛事。
  2024年,明远小学两次代表运城市参加山西省体育局和山西省教育厅举办的定向越野比赛,先后获得五个项目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该校把有潜力的孩子送到国家队和省队,先后为国家网球队、山西省游泳队输送了优秀专业运动员。2024年2月,该校被运城市体育局、运城市教育局命名为“运城市市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是十个被命名学校中涵盖了四个项目的两个学校之一。2025年1月,该校又被山西省体育局评定为足球、游泳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让“小组合作学习、体验式学习、参与式学习、学生为中心的学习”首先在科学课堂上成为现实

  2024年12月,上海市2024机器人节暨Enjoy AI全球机器人编程总决赛在国家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队参加了比赛,参赛人数突破了历史纪录。该校16名同学参加了四个项目的比赛,张嘉烊同学获得了一等奖。
  国家之间的竞争要靠高精尖科技,科技的发展要靠人才,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从2023年开始,该校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6名科学老师的师资,通过开设社团课、组建校队的方式,让科学素养教育率先起步,同时深度改革科学课程、改良科学课堂,大力促进实验室教学,让“小组合作学习、体验式学习、参与式学习、学生为中心的学习”首先在科学课堂上成为现实。
  两年来,该校的学生先后参加“奔跑吧少年·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的市级、省级选拔赛以及全国决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另一方面,该校通过开设少儿机器人编程社团课,选拔优秀的学生参加世界机器人大赛的市级、省级选拔赛和北京锦标赛,成绩喜人。2023年、2024年,先后有两名同学打进了世界锦标赛。2024年在上海举行的Enjoy AI全球机器人编程总决赛中,该校张嘉烊同学获得了一等奖,全球排名第三十名。
  “两基础两特色”实践与探索,不仅为学校发展呈现出了清晰的发展路径,也为师生成长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坚实的支点,在突破学校自我发展瓶颈的同时,也找到了呼应时代需求的师生成长新途径。

本报记者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2-12期

  • 第2025-02-11期

  • 第2025-02-10期

  • 第2025-02-09期

  • 第2025-02-08期

  • 第2025-02-07期

  • 第2025-02-06期

  • 第2025-02-05期

  • 第2025-02-04期

  • 第2025-02-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