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走进长治市长丰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安置小区,喜庆的年味扑面而来。楼栋间灯笼高挂,单元门上福字鲜亮,几位老人惬意地聚在休闲区晒着太阳、唠着家常,穿着虎头鞋的娃娃们在宽敞的步道上追逐嬉闹,回迁居民在崭新的楼房里度过入住后的第一个春节。
推开居民杨林中家的门,暖意融融。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米色瓷砖上,新房被女主人收拾得整洁明亮。客厅电视柜上摆放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那是他们一家曾经居住的不到50平方米的老平房时拍下的照片。“以前过年,亲戚们来串门儿,连下脚的地儿都没有。现在三室两厅,远房亲戚来都能安排住下,大家约到一块儿过个团圆年。”杨林中摩挲着照片感慨片刻,又翻开手机中的200多张纪念照片,与记者分享幸福生活的点滴瞬间。
杨林中的新居正是长丰片区棚改项目的缩影,该项目由中铁十七局建设,总用地面积16.68万平方米,涉及21个企事业单位家属院、1个城中村的拆建安置,新建23栋楼,可安置1890户回迁户入住。
“这片曾密布着老旧房屋的棚户区,如今矗立着一栋栋现代化住宅楼。绿植环绕的步道取代了泥泞窄巷,健身场地、儿童游乐设施更是丰富了居民们的日常生活,真正在改造中筑起民生暖巢。”据中铁十七局建设者介绍,施工中,该项目成立党员先锋队下沉一线调度、监督重点施工工序,采取设置隔音屏障、定期洒水降尘等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干扰。同时,甄选优秀供应商,建立严格的材料采购和验收制度,强力保障安置房的建设品质,目前已顺利向1104户居民进行了房屋交付。
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次第点亮,安置小区的新春灯笼映照着崭新的楼宇,也照亮了人们对未来的期许。杨林中家的餐桌上,冒着热气的饭菜已摆盘待客,阳台上晾着的自制香肠在夜风中微微摇晃。这安置小区洋溢的幸福年味里,也正升腾着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温度与底气。
本报记者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