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副刊

古诗词里品书香

  书香幽幽,穿越千年的历史长河,在岁月的素笺上晕染出斑斓的色彩。古诗词中的劝学篇章,宛如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求知的道路,引领我们品味那醇厚的书香、探寻读书的真谛与意义。
  唐·王贞白于书斋中沉醉,不觉春深,方悟“一寸光阴一寸金”。知识的积累宛如点点繁星汇聚,需在时光的长河中不懈采撷。每一寸光阴都似珍贵的金子,在求知的路上,我们应珍视每一刻,用勤奋的双手去挖掘知识的宝藏,让岁月见证我们在书海的耕耘与收获。
  唐·孟郊以石火之喻,点醒世人:“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学习如击石生火,是主动的探寻与追求。知识不会无端降临,唯有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与实践,才能将智慧的火花点燃。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正应趁早奋发,莫等岁月流逝,才追悔莫及。
  宋·赵恒的《劝学诗》,虽带着科举入仕的功利色彩,却也道尽了读书的“实惠”。“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那个时代,读书是改变命运的钥匙,是踏上仕途、实现抱负的阶梯。而从现代视角看,读书是获取知识技能、融入社会、服务大众的桥梁,它赋予我们力量,让我们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宋·苏轼一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清风拂面,揭示了读书对人气质的滋养。读书如同在心灵的花园中播撒芬芳的种子,随着知识的积累、智慧的增长,举手投足间自会流露出高雅的气质与从容的风范,那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精神光芒,超脱了物质的羁绊,在灵魂深处绽放出绚丽之花。
  宋·翁森于春日的山水间,聆听着“读书之乐乐何如”。在他眼中,自然万物皆为读书的良伴,枝头好鸟、水面落花,皆可入诗、入文。读书之趣,在于心灵的澄澈与悠然,在书的世界里,我们可忘却尘世纷扰,沉醉于那墨香四溢的奇妙天地,让心灵在知识的润泽下焕发生机。
  清·萧抡谓以良苗喻心:“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形象地道出了读书于人的滋养。心灵如苗,需知识的清泉浇灌,方能茁壮成长;若远离书籍,精神便会干涸、思维便会陷入荒芜。唯有持之以恒地读书,才能让心灵充实、思想敏锐,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清醒与睿智。
  在古诗词的墨香中徘徊,我们聆听着先人的劝学之音、体悟着读书的至理,读书,是在岁月中沉淀智慧、是在求知中升华灵魂、是在书香的润泽下塑造一个更加美好的自我。让我们手捧诗书,在这悠悠书香里,踏上那充满希望与光明的求知之路,向着人生的远方,坚定地前行。

崔道斌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2-13期

  • 第2025-02-12期

  • 第2025-02-11期

  • 第2025-02-10期

  • 第2025-02-09期

  • 第2025-02-08期

  • 第2025-02-07期

  • 第2025-02-06期

  • 第2025-02-05期

  • 第2025-02-0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