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乡村振兴

持续推进乡村产业提档升级

  在临汾市吉县,小苹果远销海外;在长治市平顺县,药草飘香富万家;在吕梁市中阳县,小木耳长成大产业;在大同市云州区,小黄花成为“致富花”……近年来,各地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围绕特优农业培育、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品牌提升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一批批“土特产”翻山越岭走进大众视野,产业效应持续提升,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推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无疑是关键一环。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2月8日,全省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局长会议提出,要聚焦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实施特优产业壮大提升工程。
  随着政策的持续扶持和市场的不断拓展,各地乡村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生产结构逐步优化,特优农业蓬勃发展,乡村旅游花样百出……这些成绩为乡村产业提档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推动乡村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是科技创新。推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首要任务是加强科技创新。我们要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数字农业、智能农机、农业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要借助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要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体系建设,确保科技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乡村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优化产业结构是推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产业。通过延长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本土资源优势,在目标市场中确立产业定位,同时放眼区域谋划差异化的产品体验,或是寻求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共生。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各地还要发挥当地独特优势,注重挖掘和保护传统农耕文化,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转化,因地制宜发展农文旅融合新业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实现乡村多元价值。
  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是推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力量,我们还要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加强培育和支持,引导他们走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产业,推动形成多元投入格局。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指导等方式,提高农民对乡村产业发展的认识和参与度。
  政府在推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通过加大财政投入、税收优惠、土地使用等政策支持力度,降低乡村产业发展的成本和风险,激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还要加强监管和服务,确保乡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产业兴则乡村兴。让我们牢牢把握新阶段新的发展机遇,凝心聚力、奋楫笃行,做强乡村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赵建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2-16期

  • 第2025-02-15期

  • 第2025-02-14期

  • 第2025-02-13期

  • 第2025-02-12期

  • 第2025-02-11期

  • 第2025-02-10期

  • 第2025-02-09期

  • 第2025-02-08期

  • 第2025-02-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