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冬季行动”开展以来,翼城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力推动农业领域的深刻变革。智能设备精准监测墒情,无人机高效巡护田地……在现代化技术的强力赋能下,曾经的传统农民成功转型为“新农人”,实现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跨越,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得以全方位提升。即便寒风凛冽,翼城的广袤田野上洋溢着生机与希望,乡村振兴的宏伟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日,在山西邦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正田正与管理人员借助物联网技术服务平台,深入研讨新并网的水肥一体化设备。如今,技术人员只需在室内轻点鼠标,便能远程操控农田自动灌溉系统,确保水源精准直达作物根系。“智慧农业水肥一体化平台就设在我们的调度室,一键开启阀门,农田就能自动灌溉。”张正田介绍,“新农人”凭借云技术,打破时空桎梏,实时洞悉农田的细微动态,及时优化种植策略,为农产品的优质高产奠定坚实基础。
同一时间,公司农场负责人张正涛启动“一键巡航”,无人机凭借多光谱成像技术这一“火眼金睛”,自动穿梭于天际,瞬间捕捉农作物的全方位信息。“80后”小伙张振华操作着无人机“小坦克”穿梭于田地间巡检、采集着信息。基于采集的数据,精准开展变量植保作业,恰似一场精细的农业“微创手术”,精准施药、靶向治疗,让农田管理更科学、高效,生产效益实现大幅飞跃。张正涛对无人机巡检作业深有感触:“我们采用的无人机自动巡检系统,运用多光谱成像技术精准剖析虫情、草情、土壤墒情等,进而实施针对性的变量植保与精准指导作业,有效优化农田管理与生产效益,推动农业高品质发展。”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使农田作业自动化成为现实,极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让农业生产更高效便捷,劳动者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农业生产的其他关键环节。往昔田间奔波查看虫情的忙碌身影已被取代,如今,越来越多像张正涛这样的“新农人”从容地在地头操控无人机,使其成为得力的“钢铁助手”。
截至目前,翼城县农业托管大幅推广,智慧农业成绩斐然,已建成6个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覆盖面积达1万亩,广泛涉及蔬菜种植、水果栽培、粮食生产等多个领域。通过传感器、无人机、智能灌溉等前沿技术的协同运用,实现了对土壤墒情、气象环境、作物生长状况等数据的实时、精准监测,46个数据采集点的监测准确率超90%。这一成果使农业灌溉用水节省约30%,肥料利用率提升5%,整体生产成本降低15%,农产品产量与品质显著提高,优质农产品产出率超80%,为农民增收超500万元,有力推动了全县农业朝着现代化、高效化、智能化阔步前行。
沈佳 张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