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驾驶、空中观光,无人机应急救援、气象探测……近年来,低空经济蓬勃发展,不断催生新产业、新职业、新动能。刚刚闭幕的省两会,将“加快发展低空经济”“发展低空旅游”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代表,山西应如何在机遇中把握先机,实现“新道超车”?
省人大代表上官学平说,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条长,发展空间广阔,市场潜力大,做好这个产业会带动很多行业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山西是旅游资源大省,要依托低空经济,延续2024年旅游热潮,让旅游项目更丰富多彩,游客的体验感更好。对此,她建议发展“低空+旅游”产业链条,坚持融合发展理念,紧紧抓住“跟着悟空游山西”的流量,将低空观光体验等业态升级延伸,如邀请飞行社团、飞行发烧友等,开展飞行表演、航拍大赛等活动,培育受众面更广、附加值更高、体验感更强的区域低空旅游内容,丰富旅游体验。
低空经济发展涉及多部门职责、多产业主体、多应用需求,上官学平建议,加快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设规划,加快推动通用机场、无人机起降设施等地面保障设施及低空航路航线网的建成落地,统筹共建低空智能信息网、低空飞行数据平台及低空监管服务平台等低空新型基础设施规划,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与此同时,要大力发展低空经济中下游核心产业,加强政策保障,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发挥产业基金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协同发展,合力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低空经济快速崛起,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有消息称,目前低空经济催生出的新岗位,仅无人机操控员一项就有100万的人才缺口。省人大代表李力海经过调研,围绕低空经济人才培育提出建议。她认为,要引导有条件的高校和职校开设通航相关专业,持续开展航空科普教育进高校、航空科普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加大对全省高校通航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投入专项经费,支持高校立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校内通航实习实训基地,不断提升全省通航人才培养质量。在培养青少年兴趣方面,她建议鼓励全省中小学开展航空科普教育,培育航天航空科普教育示范典型;加快校园航空飞行营地挂牌建设,推动虚拟航空飞行营地建设,大力推广通航文化,培养青少年通航兴趣爱好,助力全省低空经济与通航产业的快速发展。
本报记者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