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是从傍晚开始下的,藏青色天幕像毡布,顷刻间笼罩了天地。我裹着一身寒气进屋,抖落雪花的同时,也被室内的温暖猝不及防地拥抱。这样的天气,室外天寒地冻,屋内却温煦如春。我盼望着,今夜的雪能够慷慨一些,好伴我在书香间,寻觅到久违的宁静。
晚饭后透过窗,我看见轻盈的白色精灵正片片飞坠,在对面人家的灯光映射下,更显温馨欢快。这场雪,像是冬夜鼓声,催促着我翻开书籍,去沉浸、去徜徉、去忘却尘世。
桌上的书,是李娟的《冬牧场》,每年寒冷抵达时,我都会重温一遍。她跟着迁徙的羊群进入乌伦古河南面广阔的荒野深处,观察并记录牧民悄寂的冬季生活;而我在纸页间追寻她的足迹,遍尝游牧生活的艰辛。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与寒冷不期而遇,也时常因为她的乐观会心一笑。这样的雪夜,或许就应该搭配这样的书,落在我身边的雪和冬牧场的洁白,似乎并无区别。我们都在努力将普通的生活,过得热烈而昂扬。
雪夜读书,是对洁白纷飞的不辜负,是在如水的光阴中采撷一抹诗意,与其他季节的夜晚不同,雪夜,仿佛沾染着浑然天成的凛冽寒意。这时候读书,无疑是向知识借一束火种,去温暖身心。正如《菜根谭》中说:“读书于雨雪之夜,使人神清。”我对此深有感触。犹记学生时代,生活的老家房屋中并无暖气,因此,落雪之夜,待炉火熄灭,全家人便早早钻进被窝。母亲在玻璃盐水瓶中灌满沸水,将其塞至我脚边,于是,借着这滚烫的温暖,我翻开书页沉浸其中,而她在另一头继续织着毛衣。
夜,静极了,天地之间,似乎只有翻动纸张和毛线穿梭的声响。中途我起来上厕所,打开门才发现雪已经积得很厚了,像锦缎,在暗夜里发着亮光,而我也沐浴在清澈的光芒中。等到瑟缩回被窝,我睡意全消,只觉自己如同武侠小说里仗剑天涯的大侠,雪夜骑马疾驰,在灯笼摇曳的客栈暂歇,满是热血沸腾。
爱在雪夜读书的人,当然不只我,宋代诗人翁森更是用诗作记录了自己的心得:“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我爱极了这些句子,在万物枯寂的季节,书中却藏着世界的真实:书斋中灯影摇曳,在墙壁上不停晃动,而诗人坐在四壁图书中,静下心来阅读。夜半时分,听见积雪压在草屋上的声音,外面白色纷扬,眼前的炉火正将茶水煮沸,散发出热腾腾的温暖。此情此景,真是让人畅快到想要放声高歌。
在冬日的漫漫长夜里,还有什么比阅读时的一片澄明心境更令人向往?那一刻,世界是宁静的,仿佛可以聆听到雪花簌簌落下的声音,虽轻似羽毛,却引起内心的回响。或许,越是清寂,越是适合独处,或烧火煮茶、或掩卷沉思,当我们与雪对坐、与书长谈时,会发现数点梅花在心间。
雪夜清读,也因此充满了闲适和宁静的况味。
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