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晚上9点,家住山阴县广武镇水河铺村的农民李兴叶穿戴好衣帽,和同事们来到山阴广武滑雪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造雪工作结束后,他还要和同事们轮流值班,每隔几个小时调整造雪机的角度,防止夜晚风向突变将造雪机冻住。
如今,李兴叶已是雪场的“造雪能手”。2022年底,自广武国际滑雪场正式投入运营以来,山阴本地的一批农民从零基础起步,逐渐娴熟掌握了造雪技能。“这几年,一到冬闲就来滑雪场打工,不仅离家近,每个月还有3000多元的工资。”李兴叶高兴地说。
据广武国际滑雪场总经理吴涛介绍,自2024年11月29日“开板”以来,截至目前,滑雪场接待游客量已突破12万人次,营业收入超过3600万元。
“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我每个月都能挣3000元左右,心里还是很踏实。”来自山阴县薛圐圙乡的村民万小林是广武国际滑雪场的一名普通保洁员,主要负责垃圾清运,随着游客人数的不断增加,滑雪场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垃圾需要清运。借助广武国际滑雪场,不少当地农民这几年逐渐端稳了“雪饭碗”。据吴涛介绍,近年来,围绕滑雪场配套的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产业实现了蓬勃发展,“广武滑雪场目前为周边村庄的农民提供各类就业岗位300余个,主要负责造雪、安保、保洁工作,雪季人均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当地农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
近年来,山阴县坚持“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抓冰雪运动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冰雪经济。该县借助广武国际滑雪场的带动作用,不断探索“冰雪+”战略,促进冰雪旅游、冰雪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冷资源”正成为山阴县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提升城市知名度与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本报记者袁兆辉 本报通讯员武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