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网眼

网购刮起“绿色”风

  外卖选小份菜、买卖闲置好物、参加网购以旧换新……2025年伊始,记者注意到,我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摒弃传统网购习惯,逐渐追求理性和务实的“绿色”消费理念,“选贵的,但不能选贵了。”成为消费者新的“心头好”。
  “足不出户,20元就能吃到3种小份菜,15元就能买到4种水果拼成的水果杯,既实惠又避免了浪费。”3月14日中午,正值饭点,在太原电子街上班的吴洁琼拿着手机,向记者展示了她正在使用的外卖软件。吴洁琼表示,随着销售小份菜、半份菜、一人食火锅的商家越来越多,同事们都越来越习惯这种“小而精”同时避免浪费的多元化消费体验。记者在美团外卖平台上看到,“简约适度 文明点餐”的宣传语在平台首页进行展示,而且设置了小份菜专区,近百家餐饮企业推出小份餐品,引导消费者适量点餐。在小份菜销售榜单中,排前三的套餐,月销都在800单以上。除了小份菜,各茶饮、咖啡商家推出的自带杯有优惠模式,使消费者在省钱的同时,避免了一次性餐具带来的浪费。
  该省省,该花花,理性的消费观让消费者对闲置商品的热情逐渐攀升。晋中市“90后”二胎妈妈刘婷经常在网络二手平台上购买并出售婴幼儿用品。“你看这个‘大宝’‘二宝’都用过婴儿餐椅,现在闲置了,我挂在网上不到两周,就有人120元下单了。”刘婷边说边展示了自己在网上600元淘的儿童平衡车,“这可是名牌,原价要3000多元,虽然有些磨损,可孩子玩一年多就淘汰了,买二手的正好。”同时,随着消费者绿色环保意识提升,二手物品循环使用率逐渐提高。据转转集团《二手循环交易洞察报告》显示,近半数消费者选择购买二手产品的原因为“节约成本”,68%的年轻人认为“使用二手商品不丢人,反而显得更懂生活”。
  绿色消费习惯的培养,靠的是各方共同发力。从去年开始,电子产品和家电产品实施“国补”,加之电商渠道的加入,消费者掀起了以旧换新潮。京东App推出了“山西3C国家补贴”专属活动会场,在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3类数码产品时,对于单件销售价格不超过6000元的产品,按照产品销售价格的15%给予补贴,每位消费者每类产品可补贴1件,每件补贴不超过500元,3个品类每人可省1500元。消费者得到补贴、优惠后购买新产品,淘汰高耗能电器,改善了使用体验。以旧换新撬动了人们的消费热情,也让绿色环保新理念得到大幅提升。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部门印发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奢侈浪费得到有效遏制,绿色低碳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重点领域消费绿色转型取得明显成效,绿色消费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太原市互联网协会电商专委会主任郭鹏飞认为,消费者互联网消费刮起“绿色”风,其实更多是网络媒体广泛使用和“绿色”消费内容传播,带来的一种环保理念传承与创新。消费者在网络消费中表现出的节省,经济因素不一定是主要推手,但在一定程度反映了新型消费理念的形成。对于“绿色”消费的发展,需要从多方入手。通过政府、企业补贴、优惠等方式,让商家降低“绿色”生产和服务的成本,保持其积极性。还要加强“绿色”消费观念的宣传,让过度消费不再有炫耀的资本。同时,加大“以旧换新”政策向“绿色”消费的倾斜力度,从而激发消费潜力。

本报记者王宇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3-18期

  • 第2025-03-17期

  • 第2025-03-16期

  • 第2025-03-15期

  • 第2025-03-14期

  • 第2025-03-13期

  • 第2025-03-12期

  • 第2025-03-11期

  • 第2025-03-10期

  • 第2025-03-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