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学习能力越来越强,其合成内容的效果也更为逼真,不少网友开始利用AI造谣、生成虚假内容来博取流量。如何精准分辨网上的海量图文、视频等内容由AI生成?近日,对AI生成内容进行标识成为热点话题,引起网友的热议。对此,你怎么看?
甲方
@银河观察员:给AI生成内容添加标识,能够明确AI生成内容的来源,当出现虚假信息、误导性内容时,可以迅速定位责任主体。
@雾岛听雨:明确标识AI生成内容,有利于公众理性辨别信息来源,判断信息的可信度,避免被AI生成的虚假内容误导。
@司南:强制标识机制将推动内容生产者更加重视算法的安全性和伦理责任,促使行业向更加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自由的双子喵:给AI生成内容添加“身份证”,可以从源头上治理AI造假、造谣等违法行为。
乙方
@黄油芝士:强制标识AI生成内容在落实时可能面临不少挑战。如有的标识字体大小、位置不一,还有的用半透明文字标注,极易忽略。
@桃气星球:标识可能会使AI生成内容在传播过程中被区别对待。受众会因为“AI生成”的标签降低对内容的关注度,不利于内容的有效传播。
@清风徐来:不同社交媒体对AI内容标识位置、形式规定不同,也会让用户在体验过程中无法适应。
@是雨琦呀:确保标识不被篡改或移除也是难点所在。目前,AI生成内容的标识可通过水印、隐形编码等技术消除,从而导致监管效果大打折扣。
本报记者梁尚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