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青团是党领导的群团组织,也是青年人自己的组织。团的最大优势在于遍布基层一线、深入青年身边。”基层团组织是团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共青团战斗力、凝聚力的基础源泉。近年来,山西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在改革中破题、在创新中加强、在规范中发展,通过实施“一带三强”全面提升团的组织力三年行动,坚持党建带团建,强团组织、强团员、强团干部,全面推动团的组织力提升。
不断拓展团的覆盖面
“我们将进一步建强组织,让服务零距离,让骑手展担当,让青年找到‘家’,向社会展现外卖配送骑手群体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蛇年春节,在团朔州市委联合市总工会、市邮政管理局连续九年开展的关爱快递员“快递青年服务月”和“暖蜂行动”慰问活动上,团市委书记王艳表示,将继续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用心用情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探索“两企三新”领域团组织建设。
近年来,朔州市快递行业团工委积极推动各快递网点建设“快递员之家”,为揽投人员、运输司机提供吃饭、饮水和休息等基本生活服务;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效能,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快递小哥的归属感;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台实体阵地和网络平台,组织专业力量,为快递从业青年提供劳动权益职场适应、心理健康、亲子关系、情感婚恋等方面的疏导咨询服务。这是近年来山西共青团推进新兴行业领域团建的一个实例。
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山西共青团根据青年思想意识、流动分化、生活方式、行为特点,积极扩大重点领域组织和工作覆盖,努力探索非公有制企业、新社会组织、城市社区等新领域团建工作。通过党建带动、行业推动、园区联动、活动牵动等有效路径,采取独立建、依托建、联合建等灵活方式,大力推行支部建在楼道中、支部建在项目上、支部建在专业协会等行之有效的做法,不断拓展团的工作领域,扩大团的覆盖面,努力做到有青年的地方就有团的工作,有青年的地方就有团的组织。
与此同时,全省各级团组织从工作实践经验出发,围绕本地区青年特点和需求,积极培育、紧密联系青年社会组织。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全省各级团组织牵头建立和直接联系青年社会组织2951个,覆盖青年25.29万人,把更多的服务对象转化为工作力量,有效拓展基层团组织建设格局,为做好青年群众工作赋能增效。
创新团组织工作方法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如今,去夜校上课的风潮正在大同市平城区青年群体中流行开来。共青团平城区委以充分满足青年文化需求为己任,聚焦青年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多元需求,广泛整合社会资源,依托各街道社区青年之家开设青年夜校,努力为青年搭建一个既有趣味性,又具实用性的文化“加油站”。
王莉莉是一名企业员工。她报名参加青年夜校的摄影课程,期待提升摄影技巧,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她说:“青年夜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新技能、拓宽新视野的平台,让我们在工作中更有竞争力。”
青年之家建设是基层团组织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共青团主动适应新时代团员青年分布聚集特点和青年工作组织形态多样化的需要。全省各级团组织创新工作方法,不仅将“青年之家”建在单位、乡镇、社区、景区、企业等传统阵地,更是把触角延伸到了社会组织、电商领域、智能领域等与现代青年密切相关的新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夯实共青团综合服务阵地,为广大青年提供文化学习、体育休闲、志愿服务、创业就业等各类服务,打通联系服务青年“最后一公里”。目前,山西共青团依托基层组织建设青年之家已实现街道乡镇覆盖100%。
“主题团日更加规范了、团员各方面的要求更高了……”这是近年来人们的普遍感受。近年来,山西共青团持续规范团员发展工作,坚持突出政治标准、控制入团规模、提高团员质量,严格编号管理分配,严把团员入口关,各级团组织全部实施推优入团、积分入团、评议入团制度,积极吸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的优秀青年加入团组织,团员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显著提升。
另外,山西共青团坚持把推优入党作为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衔接贯通和基层团组织履行政治功能的重要抓手,将共青团员荣誉激励和先进性评价结果作为“推优”的重要依据,规范和加强推优入党工作机制,全省各领域团组织推优入党比例大幅度提升。
组织活力全面激发
个人信息填写错误能修改吗?”“身份证校验未通过是什么原因?”“一名团员能否在多个团组织任职?”……团省委创新团务管理,依托省12355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团务咨询热线,及时高效地受理处理团员青年诉求和问题。团员青年想要了解团务知识,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都可以在12355平台找到答案,获得指导帮助。
基础团务网上管理、工作部署网上推进,成为山西共青团开展工作,团员参与工作的重要平台和基本途径。通过线上倒逼线下、线下促进线上的方式,基层团的组织生活规范性得到了全面提升,越来越多的团支部感到了主动工作的责任和动力,持续的规范建设让基层团组织更坚强更有力。
“一同学习,一同实践,一同助人,每个人都乐此不疲,心有收获。”每逢开学,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4团支部的委员们都要提前到校,讨论支部一学期的学习计划和活动安排,把一张张理论学习清单和实践活动日程发给陆续报到的同学。而每到毕业季,“温暖送行,毕业不孤单”助力毕业生离校志愿活动则是2004团支部的固定动作——帮助毕业生打包物品,细心搬运每一件行李,为毕业生温暖送行。
不仅仅是2004团支部,在山西很多高校,组织生活和主题团日成为学生团员们政治生活和校园活动的重要内容。
“一切工作到支部,一切工作靠支部。”山西共青团大抓基层,“三会两制一课”“对标定级”等团内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团的基层组织凝聚力、动员能力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团支部从“要我学”“要我干”到“我要学”“我要干”,围绕理论武装、志愿服务、济困助学、就业创业、岗位建功、实践教育等领域,形成诸多经常性品牌工作,组织活力全面激发。
本报记者李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