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夏之交时,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我省作者杨存富的长篇历史小说《伊尹》。在我的印象中,杨存富长期做基层工作,并不是一个搞文字工作的人,故而在文学创作这个行当里,没人知道他的名字。
当我读完他写的《伊尹》后,继而与他交流。他对文学作品好坏有自己的评判标准,用他自己的话说,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必须要具备两个要素,一个是具有信仰的层面、一个是具有励志的故事,具备了这两个要素,才能成为一个“通道”作品。这就好比一个健康文明的人,有高尚的灵魂、有健康的身体,因为,只有灵魂,那是神;只有身体,那是动物。故文学作品依然如此。如果只有世俗的故事,没有超越的信仰层面,就不是“通道”作品;只有“通道”层面的文学作品,才能对我们的民族心灵有提升的意义。我从他书中展现的故事体会到:这个“通道”通到了一个创世的力量那里、通到一个有益于生命成长的秩序那里;这个“通道”反馈给我们一个普世的价值观:信仰、创造、诚信。
仔细品味书中主人公伊尹,他是黄老道家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人之一,是大祭司、中医、厨师的鼻祖,为政治、经济、军事之大家,可以算作“最美”的早期中国人。研究中国历史,学界有个概念,叫作“早期中国”,即截止到东汉结束的公元220年,内容包括文、史、哲和考古等方面。为什么选择“早期中国”这个时间段呢?这是因为有个重要判断,就是两汉之际,佛教进入中国,从此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
从秦王朝建立到清朝结束,有两件大事转变了中国文化的历史走向:一件大事是公元前221年,秦国征服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特权等级制的制度;另一件大事就是两汉之际佛教进入中国、进入了中国人的心灵,这两件事相互融合,彻底改变了中国精神的方向、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取向。在我与杨存富的交流中,就这个看法他回答得很干脆:对。他就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才选择写伊尹的。
在时下中国,有一个词最能代表中国人的性格,那就是“逆袭”,只有逆袭才能体现中国人的奋斗精神。处在社会底层、处在逆境中,永远不服的性格,使中国人总在逆袭而上。这种精神性格,虽然表现在当下,但精神源头来源于历史、来源于像伊尹这样的历史人物。伊尹出身于奴隶,学酬逆袭成为商王朝的宰相、摄政王。他的故事大致可以概括为:在采桑的季节,他神话般地出生在空桑树洞中,有莘国国母的陪嫁丫头冼姑发现并收养了他,因为冼姑的身份是奴隶,故而伊尹也成为奴隶;他刻苦钻研学习,成为了顶级的厨师;他发明了熬汤药治病的办法,使中医成为国学;他作为商王子天乙夫人纴巟的陪嫁奴隶来到商国,他的“五味调和”的烹饪理论成为商国的治国理念;成为商国宰相后,无为而利民,制造青铜农具、开发黄河故道,使之成为良田。同时低税赋吸引流民,发展生产,改良兵器,壮大国力;十年时间使商国空前强大,通过三次战争,彻底击溃了夏王朝。商汤去世后,他成为摄政王,辅佐后世商王治理国家,敬天爱民是他的政治哲学……在个人感情方面,他与妺喜的爱情,直击着每个人的心灵。
读罢《伊尹》,我的精神世界撞击出一种认知和感慨,犹如春天里的一声响雷,那就是:一个文明的民族,在它的精神生长过程中,总有那些登上山顶的人物。伊尹就攀登到了这个山顶。一切文明的民族,就是因为在这个山顶上,建构了它的民族世界观、个体人生观,进而形成它的价值传统。书中引用《尚书·伊训》中的话:“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这就是正义,这就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山顶。对一个国家、民族是这样,对我们每个人也如此。我在想,我们心中的山顶是什么?你有没有一个超越现实的衡量善恶是非的山顶?伊尹有,后来的周公、老子、孔子有。你心中的山顶又是什么?
与杨存富在电话中交流,询问他最近在做什么?回答说,在写《周公》。
杨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