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助力保交房稳定房地产市场,到创新方式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从运用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效能,到充分发挥保险保障作用。我省银行保险业深入践行“金融为民”理念,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守护着人民的美好生活。
监管引领
服务大局促发展
保交房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金融政策的支持能够为房地产企业提供资金保障,助力其完成项目建设实现保交房目标,而保交房的顺利推进又能稳定市场预期,降低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日监测、周调度、月研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监管局(以下简称山西金融监管局)紧盯项目融资堵点,推动保交房金融支持“提档加速”。
该局创新组建银团贷款破解项目融资难题,建立项目融资台账,召开推进会30余次,逐地市现场调研督导,逐项目车轮调度百余次,强力推动贷款资金落地。联合有关部门、机构出台相关政策文件18份,迅速推动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增效,实现“应进尽进、应贷尽贷、能早尽早”。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省保交房贷款投放率99.63%,精准滴灌项目建设交付,保交房交付率位居全国前列。一批购房群体多、延期交付时间长的项目在获得融资支持后,建设进度加快,陆续实现交付,有力维护了购房人合法权益,提振了房地产市场信心。
除了关注保交房,山西金融监管局还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着力化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在提质增效上,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外贸板块等领域支持力度,做到“应贷尽贷、能贷快贷”;在降本让利上,引导银行机构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降低三方合作收费,并汇编、发放《山西银行机构普惠金融产品宣传手册》,方便企业联系138个地市、区县工作专班或直接扫描二维码线上融资;在科技赋能上,引导银行机构充分利用山西省融资信用平台功能,增强数字化经营能力,优化信贷审批模型,提升服务能力;在尽职免责上,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督促银行机构落实尽职免责制度,提升责任认定效率,解除信贷人员后顾之忧。
据介绍,已有10.03万户中小微企业纳入“申报清单”、9.18万户纳入“推荐清单”,银行机构已为8.5万户次经营主体累计授信1373.21亿元,放款1091.93亿元,小微经营主体累计放贷金额排名全国第17位。
创新赋能
纾困帮扶惠民生
市场需求不断变化,银行业、保险业也面临着传统业务模式难以满足新需求的挑战。我省银行业、保险业利用科技加持提升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管控难度,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作用,缓解市场压力、稳定经济增长、保障民生权益。
山西省银行业协会发布倡议书,引领会员单位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流程,切实降低消费金融成本,为市场注入新活力。
我省一家从事通信技术服务的企业,拥有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100项、软件著作权证书56项。虽然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但“轻资产”的特性让企业难以满足传统信贷要求,申请贷款屡屡碰壁。关键时刻,兴业银行太原分行推出的“技术流”授信评价体系为企业带来了转机。该体系突破传统授信条件限制,从发明专利、科研团队、技术优势等多个维度综合考察企业,对其科技创新实力精准画像评级。最终,这家企业得到了5000万元的授信支持,“这真是把‘技术流’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资金流’。”该企业负责人高兴地说。
类似的创新案例在我省银行业中屡见不鲜。
浦发银行太原分行的App“浦惠来了”,借助数据模型测算,能够快速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匹配相适应的融资产品。自上线以来,已助力超2000户小微企业发展,贷款金额超30亿元。
华夏银行太原分行聚焦“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创新推出“汾酒经销数贷通”业务,有效降低了汾酒经销商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门槛与成本。截至2月底,该业务投放金额已达1.1亿元。
农业银行山西省分行则通过线下网点、村委会、惠农服务点、“三农”金融服务讲堂以及微信小程序等多种渠道,将金融服务与金融知识精准送达特色产业和涉农客群,推出一系列专项产品满足农户多样化的信贷需求。截至2025年2月末,农户贷款余额达280.99亿元,惠及农户16万户。
除助力企业发展外,各银行保险机构在特殊群体服务方面也尽显人文关怀。改造网点设施,推出“长者版”智能柜台、手机银行;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服务;助力灵活就业人员缴存公积金。此外,银行保险机构还对外籍来华人员放开开户业务,并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其便利性。
保险保障
雪中送炭暖民心
保险在经济、社会和个人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保障经济稳定运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维护个人及家庭的幸福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我省保险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保险保障作用,以实际行动为民雪中送炭,在多个领域为群众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山西省保险行业协会连续多年在节假日期间开展高速公路、城区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服务。春节假期,各财产保险公司通过“线上+线下”的服务方式,为车主提供高效、便捷的理赔服务。清明、五一、国庆期间,各地市协会配合高速交管部门,在主要高速路段服务区设临时服务网点,提供一站式服务,极大提升了事故处理效率。
中国人寿财险山西省分公司作为唯一管理人的全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截至目前,已累计救助2.2万人次,垫付抢救、丧葬等费用超6.56亿元。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在全省设立了11家市级、97家县级救助基金管理服务站,配备144名服务专员,开通24小时服务专线,与173家医院合作构建道路交通事故重伤员无差别急救绿色通道,全面助力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作用充分发挥作用。”
在防灾救灾领域,保险业同样积极作为。2024年6月,全省多地玉米受高温干旱天气影响,太平洋财险山西分公司与省气象局合作开展“增雨防雹”作业,赠送物资300余份,累计投入超40万元,作业覆盖面积达18余万亩。及时启动大灾准备金6482.1万元,预付灵石县赔款659.3万元。2024年累计支付玉米干旱赔款1.6亿元,惠及15.4万户次。
此外,我省保险业还整合资源提供综合化保险保障。开展“银龄安康工程”,为教职工等群体捐赠保险,定制绿色产业员工保险,开展医疗责任保险赠险医护人员。
我省银行业、保险业在监管引领下,通过创新赋能、提供保险保障等多种方式,切实为民办实事,守护人民美好生活。在未来的发展中,山西金融业将继续秉持金融为民初心,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安晓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