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是社稷之“稷”,山是山河之山,是吕梁山、中条山两山守护之地的华夏粒食之祖后稷故里。我说,来稷山有眼福,一眼5000年,历史层次分明得如同一部大书的章节。稷山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重要到廉颇在此厉兵秣马,吴起在此整肃军备。稷山在历史上的位置太特殊了,特殊到高欢的一曲《敕勒歌》结束了4次雄心壮志折戟沉沙,大隋一统初露端倪。
从卫星图上看山西,西部吕梁山,东部太行山,中间是各个串珠型的6个小盆地,两山夹一川,大河傍其边,八陉五关,易守难攻,被誉为表里山河。而稷山扼守山西南部川头河颈的龙门渡、蒲津渡、风陵渡三渡之地,前出崤函古道问鼎中原,后撤娘子关成就大唐辉煌,历史文化一脉相承,稷山在历史上,堪称“形胜之地”。
后稷,周始祖,姬姓,名弃,生于稷山,被尊为稷王(也称作稷神)、农神、耕神、谷神。农耕始祖,五谷之神,教民稼穑。后稷第一个建立粮食储备库和畎亩法,放粮救饥,赐百姓种子,于是“稷山五谷熟,四海物丰成”。
尧帝命羲和4人在稷山实地观测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星辰运行、鸟兽变化,最终科学地总结出一周年为366天。又以闰月弥补阴历月份的不足,确定了中华农业文明的二十四节气,于是稷山四季最分明。
在这里,没有闲春、懒夏,有的是“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初晴”的春耕,“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夏耘,“村北村南脱谷声,收来新粒几仓盈”的秋收,“三时足勤苦,真乐在冬藏”的冬藏。
洋洋汾河,荡漾在碧波里春风的痕迹,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农耕文明表征。只有劳作过后的闲暇时光,才值得欣赏这一场赏心悦目的春和景明,聆听大佛古寺暮鼓晨钟,穿过山与河的错落,穿过玉璧古战场,穿过青龙寺壁画里的水陆道场,也穿过岁月绵长。历史的烟尘在这片故土上驻足、飘散,五千年风云暗蕴,八千里星月可追。春信夏钟是序曲,属于稷山真正的篇章,要从稷王山下八百亩黄灿灿的油菜花破题、再从翟店镇东大有村千亩杏花承题、然后以清河十里桃花坞收笔,你来,或者不来,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年年在,人面依旧门里待字闺中。不需要带酒,这里的桃花酒醉心不醉人。
稷山把春天铺陈得像温婉曲折的骈俪文;而夏天,简约得像一首绝句。汾河湿地公园里,稷山夏天的阳光倾洒在湿地的水面,波光粼粼,芦苇摇曳,请不要大声说话,怕惊了草里的天鹅、河边的黑鹳。遥想当年落魄的李商隐在这里问路;郁郁不得志的王勃在岸边扁舟上读书。轻斟慢酌,今人与古人遥遥对视、相视莞尔,稷山的夏天蛰伏着惊世骇俗的崛起。趁着微醺,一起漫步蝉鸣与蛙声交织的马趵泉古村落石头巷,夏日时光在稷山变得柔软而悠长。
火车和火车站在许多诗歌里都有着不止一种的意向表达,比如:工业和农耕文明冲突的象征、旅行和迁徙的象征、时间和流逝的象征、孤独和等待的象征、相聚和分别的象征。稷山枣园恰好就有一列从童话世界里走出来的火车以及18个小站,每个小站囊括了你所能想象的全部风景和意象。
等秋意浸染了红彤彤的枣园之时。秋,就在这里绚烂开启:那千年古树活成无言沧桑,古树十万八千棵,总能找到一棵老树庇护你疲敝的身躯,收容你敏感的心灵。树林传来风召集叶子的声音,秋日暖和了枝丫,夜再将它吹凉。静坐、冥想,神游九天之外,意在白云之上。斑驳的阳光在树叶上跳跃,细碎得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古树与枣园交织成丰富多彩的梦,让时光变慢,细细品味,迷醉在秋梦里不想醒来。
稷山的冬天,落尽繁华,形胜之势,一览无余,不管是“文洞飞云”还是“仙掌擎月”游历之余有美食可供品尝。稷山有四宝:饼子、麻花、鸡蛋、枣,饼子酥脆、麻花如花,枣是贡品板枣,鸡蛋销量全国第三。稷山是形胜之地不假,但其实,稷山一年四季都恪守着自己花开叶落不逾规的优雅,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恰好。看倦了历史,走倦了风物,身边的小巷里,定有你想象中的一张惬意卧榻。来吧,来了,招呼一声,我陪你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明清走一遍,然后去盛唐一醉。
王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