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

“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启示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俗语,在教育领域尤显深刻。当老师站在讲台上宣讲真理时,若其自身灵魂深处并不真正信奉这些道理,那么再华丽的辞藻也不过是空洞的回响。教育绝非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生命对生命的真诚叩击。
  老师的公信力源于知行合一的人格魅力。一个在公交车上对老弱病残视而不见的老师,如何能让学生相信“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真谛?一个不热爱读书的老师,又如何能点燃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学生是最敏锐的观察者,他们能从老师的一言一行中捕捉到最细微的真诚或虚伪。家长亦然。一个天天捧着手机刷视频的家长,怎么能让孩子放下手机杜绝游戏?一个做事毛毛躁躁、说话不守信用的家长,怎么教育孩子条理清楚、诚实守信?
  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行为甚至精神示范。当家长、老师以自身行动作为诠释和注脚时,那些抽象的道理、信念就会变得鲜活可感。当然,要求老师和家长成为完人固然苛刻,但努力当好孩子的榜样,保持对真理的敬畏与践行,教育才能真正入脑入心、完成从知识到价值观的转化。

撰稿李林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3-26期

  • 第2025-03-25期

  • 第2025-03-24期

  • 第2025-03-23期

  • 第2025-03-22期

  • 第2025-03-21期

  • 第2025-03-20期

  • 第2025-03-19期

  • 第2025-03-18期

  • 第2025-03-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