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机器运转,机械轰鸣,数台自动导向车装载着产品往来穿梭。3月20日,记者走进泰山玻璃纤维(太原)有限公司短切纤维车间,眼前是一派忙碌有序的生产景象。公司生产部部长刘运恩介绍道:“这个车间总共有6条短切纤维生产线,目前投入使用的是1至4号生产线,每条线年产能在3万吨。5号和6号每条线年产能在2万吨。”
位于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阳曲工业园区的泰山玻璃纤维(太原)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简称“泰山玻纤项目”)首条生产线于2月15日点火投产。这是“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开展以来,我省投产的又一标志性转型项目,全面建成后,将成为国内主要的绿色环保高性能玻璃纤维智能制造基地,打造全球玻纤行业“灯塔工厂”亦将迈出重要一步。
泰山玻纤项目由中国建材集团旗下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规划用地855亩,计划总投资70亿元。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二期各建设2条年产15万吨高性能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智能制造生产线,主要开展直接无捻粗纱、合股纱、短切纤维、长切纤维及针刺毡等各类玻璃纤维制品的生产制造,合计年产能60万吨,预计达产后年产值36亿元。其制品因轻质、高强、耐腐蚀等特性,广泛应用于船舶、汽车、风电叶片、建筑等领域。“项目于2023年7月开工,截至目前43个单体建筑中33个已完工,周边水、电、气、路等配套保障也已全部到位。一期第2条生产线预计年底建成。”泰山玻纤副总工程师王振水说。
在原丝质检室,两个机器人手臂正在不停拿取检测样本。“这里主要是检测原丝的可燃物和含水率。我们的检测量特别大,每天约有500次质检取样。使用机器手臂可以大大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刘运恩说。泰山玻纤项目以低碳生产、智能制造、绿色环保为宗旨,围绕“产业高端化、产品多样化、市场国际化”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在玻纤复材领域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使用了许多新材料,包括泡沫陶瓷保温板、VIP真空绝热板、高密度玻纤保温板等,生产效率、节能环保达到了更高水平。”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峰清介绍说,项目还采用了泰山玻纤自主研发的节能环保玻璃配方、纯氧燃烧技术,以及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与AI技术的全流程智能装备技术,人均劳动效率提高50%,产品质量及工艺性能也显著提升。
为确保项目顺利开工投产,阳曲工业园区坚持阵地前移、一线作战,在用地保障、手续办理等方面持续发力。2024年以来,由阳曲工业园区全面统筹,山西转型工业园区集团有限公司与山西合成生物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协同合作,全力强化要素保障,启动了市政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等11个要素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并于当年6月30日圆满完成建设任务,为项目如期投产奠定基础。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亦提供了专班制、全代办的优质高效服务,全力支持项目做大、企业做强、产业做优;同时,积极发挥该项目的龙头引领和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以企引企、以商招商,加快打造千亿级合成生物全产业链集群。(丁园 张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