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淅淅沥沥无休无止的春雨,将我困在了上海的女儿家中。百无聊赖地在屋内踱步时,我的目光一下被书架上那本《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山西卷》紧紧抓住。指尖轻轻触碰到书脊,刹那间,与主编周敬飞先生共事的那些往昔岁月,如汹涌潮水一般将我淹没。
周敬飞曾担任洪洞县县长,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他倡议并主持恢复苏三监狱。当年,他四处奔走、多方协调,不辞辛劳地为恢复工作争取资源与支持。他一心只为让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监狱重焕生机,为当地文化传承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后来,他到山西省工商局任职,凭借着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深厚渊博的学识,迅速打开了全新的工作局面,赢得了众人一致敬重。
退休之后,经我父亲李夜冰推荐,周敬飞先生成为山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本可以安享悠闲自在的退休生活,可他却毅然决然地一头扎进文化工作里,满腔热忱地继续在文化领域发光发热。在文化圈,周敬飞先生颇负盛名,中央文史研究馆聘请他担任《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山西卷》的主编。除此之外,他还精心编写了许多散文集,用文字记录着他对文化的热爱与独特见解。
在编写《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山西卷》时,周敬飞先生几乎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前期策划阶段,他反复思索、精心考量,不断地推翻一版又一版的方案,力求做到尽善尽美;收集资料的时候,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认真查阅浩如烟海的古籍;撰写论述时,他逐字逐句地仔细斟酌,甚至连每一个用词的平仄音韵都要反复推敲;编排统筹阶段,他精心布局,对每一页的排版都进行反复调整,只为呈现出最完美的视觉效果。在整个紧张忙碌的编辑过程中,周敬飞先生凭借着高度的专业素养与认真负责的态度,带领山西团队取得了格外突出的工作成果。中央文史研究馆特意在山西迎泽宾馆召开会议,对山西的编辑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与充分肯定,并号召全国其他省市在编辑过程中向山西借鉴经验。
我有幸参与到了这本书的编辑工作中,与周敬飞先生共事的那段日子里,每一天我都被他的敬业精神深深震撼。他对待工作认真严谨到了极致,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使用得稍有不妥,他都会立刻揪出来反复修改;无论谈及哪一方面的文化知识,他都能滔滔不绝、侃侃而谈,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由衷佩服;讨论问题的时候,他总是能够从独特新颖的角度切入,提出的观点既别致又深刻,每一次都让我受益匪浅收获满满。
曾经,我一直天真地以为未来还有无数的时间可以与周敬飞先生交流探讨、畅所欲言,可生活无常,2023年,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如今,我轻轻抚摸着这本书,曾经一起为编写它而忙碌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一切都还历历在目。
他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孜孜以求的精神和为文化事业所做出的贡献,都永远地留在了这本厚重的书里,也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成了我此生最为珍贵的回忆。
李微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