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副刊

【话说文物】晋公盘

主讲人:李倩楠

  • 晋公盘局部

  •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   它是流落海外又失而复得的沧海遗珠;它是能工巧匠呕心沥血的旷世奇作;它是一代霸主对远嫁爱女的殷殷嘱托;它是穿越2600年依旧生动鲜活的“水上苑囿”。它,有一个简洁而大气的名字——晋公盘。
      2019年初,经多方努力,由于盗卖而流失海外的春秋晋国青铜重器“晋公盘”被成功追缴回国,成为山西博物院(山西青铜博物馆)的一件“明星展品”,在学界引发了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人们惊叹于工匠的奇技巧思之余,更被它的身世来历深深吸引。
      该盘浅腹平底,双耳三足,口径约40厘米、通高12.2厘米、重7千克。盘腹外壁,一圈蟠螭纹古朴而庄重。腹下铸三只圆雕人形足,铜人裸身而跽坐,双手向后承托盘身,面部修饰简洁,瓜子脸,三角鼻,低眉顺目,姿态谦恭。盘心两条矫健的游龙相对而盘桓,宛若太极之两仪。蟠龙之上,一只圆雕立鸟昂首振翅,仿佛刚刚自水中捕鱼而出,正在阳光下轻轻抖落着羽毛上的水珠。蟠龙之外,以四分圆周和八分圆周的构图方式,铸造有里外五圈水生动物:4只浮雕小龟憨态可掬,均匀分布于龙身四周;小龟之外,4只水禽翙翙其羽,轻盈而灵巧,好似正在摇曳着婀娜的舞姿;水禽之外,4只圆雕小蛙和4条圆雕游鱼相间分布,自由而欢畅地在水中游弋;蛙鱼之外,4只老鳖步履蹒跚,怡然自得地信步闲庭;最外一圈,4只蹲坐的圆雕蟾蜍如老僧入定一般静静等待着送上门来的飞蝇,另有8只浮雕游蛙矫捷迅猛穿梭其间。立鸟、水禽、游鱼、蟾蛙、龟鳖,所有圆雕动物均各自插在一根短柱转轴之上,只些许外力加持,便能令其360度自由旋转,鸟喙可开合,龟首可伸缩,一切的机关设计足可叫人拍案称绝。此时此刻,只需一匜清水注入盘中,在水流的冲击下,倏忽之间,禽鸟飞旋鸣叫,龟鱼遨游舒展,蟾蛙跳跃嬉戏,好一个活灵活现、热闹非凡的瑶池秘境!
      此盘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观!
      这样巧夺天工的艺术瑰宝究竟为何人所有,又为何人所做呢?研究者发现,在晋公盘内壁可见7处铭文,每处各3行,共铸铭183字。铭文中,作器者追溯了先祖唐叔虞受命建国、开疆拓土、威慑四方的丰功伟绩;歌颂了父亲晋献公聪慧睿智、坚强威武、庄严善良的美德以及顺应天命振兴晋国的功绩;随后,表明了自己效法先王、秉承祖德,安和众邦,蓄养贤能,小心谨慎辅佐周天子,虔诚祭祀,以高度的敬畏之心来治国理政的心迹;最后,语重心长地对即将出嫁楚国的女儿孟姬寄予厚望,希望她做一个贤惠持家的楚国嫡妃,能够昭显万年,藩翰晋国,世代不断永宝此器。根据铭文内容,作器者身份基本锁定在晋献公之子惠公和文公之间。但考虑到惠公在位期间尚无适婚年龄的女儿,且与楚国既未结盟、来往亦少,故基本可排除。而铭文中透露出的一代霸主的勃勃雄心和与楚国交好的政治倾向恰与城濮之战前的文公时代相吻合。遂而,晋公盘的身份基本昭然,这件精美绝伦的青铜盘正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赠与女儿的陪嫁媵器。而盘中铭文诉说着文公重耳对江山基业的恭谨与热爱,更凝聚了一个父亲对爱女的深切期盼。
      两周时期,贵族通过严格的礼仪制度来明辨尊卑、规范行为。以青铜盘为中心的水器在礼仪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礼记·内则》中记载:“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盘,承盥水者。”沃盥之礼作为两周时期贵族阶层奉行的一项重要礼仪,通常在祭祀、宴飨、婚礼等重要活动之前,用流动的水洗净双手和脸,以示清洁和恭敬。沃盥之时,侍者手持盛水的匜将水倾倒而下为主人或宾客净手,其下置一铜盘用于承接弃水。晋公盘采取多次分铸,将鱼、龟、蟠龙、蛙等众多精致小巧的水生动物置于盘中,使得用于沃盥承水的盘与生意盎然的池塘巧妙相连,又充分利用立柱和锥卯等内部装置,让盘中动物“活”了起来,足见匠心之玲珑、技艺之精湛。
      晋公盘,一件汇集了那个时代已知所有铸铜工艺的鬼斧之作,一件诠释了一代霸主雄心壮志与似水柔情的历史见证,它的工匠塑造了它的灵动,而它的主人熔铸了它的灵魂。这是春秋铸铜工艺发展到鼎盛时期最高调的“炫技”,这亦是晋国谱写霸业篇章最高傲的姿态!这是青铜时代的绝唱,凝固了时光,也惊艳了千年……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4-08期

    • 第2025-04-07期

    • 第2025-04-06期

    • 第2025-04-05期

    • 第2025-04-04期

    • 第2025-04-03期

    • 第2025-04-02期

    • 第2025-04-01期

    • 第2025-03-31期

    • 第2025-03-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