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副刊

芳菲四月品书香

  翠色扶摇舞春风,几树花影映日红。世人皆道春光好,我独以为,人间至美,莫过于这人间四“阅”天——阅读之“阅”,亦是阅历之“阅”。只因为,读书,是我平生最为钟情之事。
  自幼时起,我便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懵懂的我初次翻开那些散发着墨香的书页,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门。从远古时期的茹毛饮血,到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从秦皇汉武的雄图霸业,到唐宗宋祖的文治武功……那一页页的文字,如同一帧帧生动的历史画卷,带着我穿越时空的隧道,让我目睹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聆听了历史的滚滚车轮声。我的视野变得开阔起来,仿佛站在高山之巅,俯瞰着历史长河的奔腾流淌,心中涌起对这片土地、对先辈们无尽的崇敬与感慨。那一刻,我深深懂得,读书,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是一种能让我灵魂得到升华的奇妙体验。
  漫步在那片郁郁葱葱的书林之中,我就像一只贪婪的蜜蜂,尽情地汲取着书中的精华,每一本书都是一座丰富的宝藏,等待着我去挖掘、去发现。在那里,我结识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的故事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山西文水县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她那坚定的眼神和无畏的呐喊——“怕死不当共产党!”至今仍在我的耳畔回响,她用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让我明白了信仰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它能让人在生死抉择面前毫不退缩。新中国的史书里,同样铭刻着一批批优秀共产党员的名字,他们是和平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的中流砥柱。焦裕禄,那位一心为民的好书记,他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深入基层,与兰考人民一起战风沙、除盐碱,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献之歌。还有孔繁森、李素丽……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身处不同的岗位,但他们都有着一颗炽热的心,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我看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更是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平凡中铸就了伟大;他们或许没有豪言壮语,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方向。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呕心沥血、兢兢业业,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他们就像一颗颗螺丝钉,虽然渺小,却在国家的建设大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的存在,让全国人民有了更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让我们更加坚定地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
  打开一本好书,迎面扑来的是那清香的气息,那是知识的味道、是智慧的芬芳。在书中,我获取了丰富的知识,那是我认识世界的钥匙;我收获了无穷的力量,那是我在困境中勇往直前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我受到了精神的熏陶,那是我心灵的洗礼和升华。读书使人聪慧,它让我的思维更加敏捷、视野更加开阔;读书使人精神充盈,它让我的内心不再空虚和迷茫;读书让人有足够的力量去振兴中华,它赋予了我使命感和责任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信念,一种对国家和民族深深的热爱与担当,它激励着我们要博览群书、全面发展、勇于创新,努力做一个好读书、读好书的人;它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是我们在新时代奋发努力、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
  每当我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我都会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我仿佛在与那些伟大的灵魂对话、与历史握手、与未来相拥。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书籍是我心灵的避风港,是我精神的寄托。
  记得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一本好书,如同攀一座高峰,努力读好书、善读书,才能让阅读更好地滋养自身成长。好书不厌百回读,尤其是那些历经时间淘洗、经受反复检验的好书。
  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与书做伴,在阅读中汲取营养,体验成长的幸福,享受浓郁的书香。愿我们都能在书的海洋中畅游,汲取知识的养分,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因为,读书的日子,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四“阅”天。

刘金龙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4-17期

  • 第2025-04-16期

  • 第2025-04-15期

  • 第2025-04-14期

  • 第2025-04-13期

  • 第2025-04-12期

  • 第2025-04-11期

  • 第2025-04-10期

  • 第2025-04-09期

  • 第2025-04-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