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习周刊·践悟

建设幸福河湖 实现家门口的水清岸绿

  

郭艳

  把江河湖泊打造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是国家“江河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山西省河长制办公室近日公布了2024年省级幸福河湖名单,太原市娄烦县涧河等62条(段、个)河湖(库)被评选为山西省首批幸福河湖。今年省级幸福河湖建设工作同步启动。
  江河湖泊是生命的源泉、文明的摇篮,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河湖长制工作,对全省幸福河湖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优化升级河湖长制,加快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河湖”。建设幸福河湖,是推动新阶段河湖保护治理管理的重要目标任务,我们要扛牢政治责任,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以生态文明发展为动力,系统化推动全省幸福河湖建设。
  建设幸福河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治水治岸治绿协同推进。维护河湖健康生命,需要完善河湖生态保护体系,统筹推进城乡水系连通、污染防治等工作,完善流域综合治理体系,增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要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拓宽投入渠道、实行名录管理、健全长效机制,形成与幸福河湖相适应的现代化河湖管理体系。晋阳湖位于省会太原,曾经是热电厂的晾水池,太原市政府历经4年,投资42亿元,完成晋阳湖公园一期工程建设,大力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如今的晋阳湖,岸绿水清、水鸟翔集、面貌一新,年接待游客500万人左右,实现了从电厂晾水池到城市会客厅的华丽蝶变。
  建设幸福河湖,是一项民生工程,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在山西,依托良好的水资源禀赋,以生态“好水”激活经济“活水”的实践已遍地开花。比如,位于晋中市榆社县云竹湖北岸的偏良村,三面临水,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偏良村紧抓云竹湖开发契机,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发展生态旅游。村民们利用闲置房屋打造高标准民宿,建设生态采摘园、偏良码头,修复中共榆社县临时委员会旧址,形成集生态采摘、休闲观光和红色教育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链。各地要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创新“河湖+”“水利+”经济融合发展模式,构建以河湖为轴线的高质量发展空间,以幸福河湖建设带动产业结构调整,让幸福河湖建设为民生福祉“加码”。
  奔流不息的河湖,不仅是生态之水、景观之水,更是经济繁荣、民生幸福之水。我们要建立幸福河湖管护长效机制,加强对幸福河湖建设的日常管理和督导检查,让越来越多的河湖水流活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让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更浓、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4-21期

  • 第2025-04-20期

  • 第2025-04-19期

  • 第2025-04-18期

  • 第2025-04-17期

  • 第2025-04-16期

  • 第2025-04-15期

  • 第2025-04-14期

  • 第2025-04-13期

  • 第2025-04-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