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日暖,书香正浓。今日三晋大地上,学校、家庭、图书馆……处处可见孩子们正在读书的身影。
今年全国两会“下团组”,习近平总书记从过去的书香世家,讲到现在建设书香校园、书香社会,饱含期待地指出:“书香是一种氛围。”
记得小时候物质匮乏,一书难求,只能自力更生,打草、砍柴扛到集市上去卖钱,然后在小卖部购买小人书。小升初时,我有幸考入一所完全中学,学校图书室不仅有藏书,还订阅了大量文字刊物。初高中阶段,因住校后拥有稳定的零花钱,我省吃俭用,将节余全用于买书。阅读不仅让我憧憬“诗与远方”,还为日后写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顾小时候的阅读生涯,由衷体会和领悟到,年少正是读书时。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推开书的窗,眼前的世界便多一分辽阔。年少时的阅读不仅可让每个人收获知识、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而且阅读如同与智者相伴和对话,让成长之路不孤单;阅读可以教会我们在成长中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感受多样化的生活、感知多元化的世界,丰富内心、坚定信念。年少时从阅读中吸收的精神养料,会深深渗进我们成年后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我们心中最宝贵的财富、永恒的精神支柱。
正如一些教育名师所言,“过低的阅读量、狭窄的阅读面,会制约学生的思维发展。”几乎从不阅读的孩子,与从小开始阅读的孩子相比,真正的差距在于阅读差异,对同类事物,广泛的阅读能帮助学生发现差别,在辨识、分析和判断过程中,认识、看法、观点、见解等就会出现,这就是思维。以笔者的经历来说,阅读是写作最有效的“大技”,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写作。
年少时期也是阅读的最好时期。大脑可塑性强、脑力活跃度高、记忆力强,阅读效率远超其他年龄段;未被社会事务分散精力,拥有很多阅读时间,阅读习惯可有效养成且伴随终身;年少时期是语言敏感期,大量阅读能快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该时期好奇心与求知欲强烈,更容易深入理解复杂的知识体系……人生若错过此阶段的阅读,虽可弥补,但需付出更高的时间与精力成本。
读书要趁早,让孩子在最好的年华读更多的书,才能健康成长,更好应对未来挑战。如今,全民阅读深入开展,优质图书不断增多,数字阅读日益普及,阅读推广活动丰富多彩,阅读理应成为伴随每个孩子成长的重要事情。
何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