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副刊

西校尉营访关帝庙

  • 关帝庙献殿及正殿

  •   据清道光二十三年《阳曲县志》记载,明代时太原府城内有27座关帝庙,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战乱及时代变迁,如今太原城区内仅存5座,即大关帝庙、唱经楼春秋阁、西校尉营关帝庙、南肖墙关帝庙、西寨关帝庙,其中西校尉营关帝庙的历史最悠久。
      西校尉营关帝庙,位于太原市迎泽区柳巷街道办事处西校尉营25号,北邻钟楼街,南50米为校尉营小学。始建于宋代,重建于元代,后经明清几次重修。现存建筑包括正殿、献殿、钟鼓楼、寝宫,均为明代遗构。1983年8月,被太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关帝庙坐北向南,两进院落,南北长57.93米、东西宽32.55米。中轴线上由南往北依次建有山门、献殿、正殿、后院寝宫,东西两侧分别建有东西配殿、钟鼓楼,总占地面积1275.9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09.55平方米。
      喜欢关公文化久矣,这日终于得以拜谒。
      西校尉营关帝庙比较秀小,山门在晨光的照射下显得朴素、简单而美好。山门正中是“关帝庙”3个字的匾额。楹联为:一代精忠悬日月,千秋正气壮山河。山门左右两边各有一塑像,但是没有文字说明,据推测应该左赵累、右王甫。周仓、廖化、赵累、王甫等均是关公忠实的部众,后世和关公被共同奉祀。
      东配殿塑有关公、关平、周仓的塑像,关公雄威神猛坐在中间,周仓提刀站立,关平一手按剑一手叉腰。
      西配殿同样塑有关公等三人塑像,关公的形象为老年时期的,左手按剑直立于胸前,左右站立两员武将。
      献殿和正殿前后布列。献殿东西两侧为钟楼和鼓楼,但没有放置钟鼓。献殿有壁画,内容为“夜读春秋”“刮骨疗毒”“袭斩车胄”“土坡约三誓”“汉津退操”“义释曹操”等三国经典故事。
      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绿琉璃瓦覆盖,前檐明、次间出卷棚顶抱厦。正殿塑像为关公、周仓、关平三人,乃近年所塑。关公右手放于膝上,左手向上举起,戎装披黄袍;周仓持刀,关平捧印。
      正殿后面为寝宫,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脊部莲花座承垂花柱式八瓣花形脊瓜柱组合构件雕刻精美,独具艺术魅力。寝宫正中为关帝及关娘娘塑像,乃坐像。关帝和关娘娘的塑像在一起奉祀,非常罕见,这也是西校尉营关帝庙一大特色。关帝和关娘娘塑像两侧各有12尊尚乐侍女,塑像高约1.5米,宋人装束,衣纹深邃重叠,飘带左右盘旋飘逸,面部丰满,比例适中,神态专注,相互间又似有呼应,惟妙惟肖、形象生动。不过我们现在看到的侍女像是一比一的复原品,原塑像为元代作品,于1964年移入晋祠。这在《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分册》有记录:“关帝庙后院寝宫内存元塑侍女像12尊,现存于晋祠博物馆叔虞祠内。”
      和关帝庙相邻的奶奶庙,是供奉关夫人的祠堂,房屋为砖木结构。专门为关娘娘建造祠堂,也是太原特有的文化遗存和带有民俗色彩的人文景象。

    胡春良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4-29期

    • 第2025-04-28期

    • 第2025-04-27期

    • 第2025-04-26期

    • 第2025-04-25期

    • 第2025-04-24期

    • 第2025-04-23期

    • 第2025-04-22期

    • 第2025-04-21期

    • 第2025-04-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