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学习周刊·要论

【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新型能源体系

  

张翔

核心阅读
  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双碳”目标新要求,全省能源行业要高站位扛牢政治责任,高起点谋划发展路径,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加快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新型能源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科学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作出系统部署。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双碳”目标新要求,全省能源行业要坚决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高站位扛牢政治责任,高起点谋划发展路径,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加快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新型能源体系。

加快构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生产体系,实现从“旧动能”向“新动能”的转变

  山西作为传统煤炭大省,长期以来面临生态压力与资源约束,亟须构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提升清洁能源占比,摆脱资源依赖,保障能源安全,驱动低碳转型。
  推进国家大型风光基地建设。推进晋北采煤沉陷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按期投产运行。统筹风光资源开发和国土空间约束,争取国家在我省规划布局新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
  规划布局省级大型风光基地。深入开展可利用土地资源调查,加强电网接入研究规划,储备一批新能源“标准地”。推动重点企业连片开发,利用采煤沉陷区、排矸场、盐碱地、沙化地建设省级大型风光基地,提高项目落地转化率,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推进绿电产业园区示范引领。坚持点面结合,在资源条件好、建设意愿强、工作进度快的区域开展试点绿电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鼓励其他示范区创新绿电供给机制,大力推进绿电资源就地转化。
  超前谋划发展新型储能。鼓励开展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二氧化碳储能等多元新型储能技术商业化应用。滚动调整新型储能项目库,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健全市场价格机制,明确多元收益模式,提高企业积极性。
  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链。围绕风光储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促进协作配套、融资服务签约,高质量招引龙头产业项目,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协同发展,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加快构建以传统能源为兜底保障的能源安全体系,实现从“保供”到“稳供”的转变

  山西作为国家能源保供基地,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就是要充分发挥化石能源短期内不可替代的稳定性,为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韧性支撑,这是山西兼顾保供责任与转型需求的现实路径。
  夯实煤炭绿色开发利用基地。提高智能水平,依托华为矿山军团建设智能化技术策源地,推进煤矿数字化转型。提高绿色水平,“一矿一策”推广绿色开采技术,建成一批绿色开采试点煤矿。提高安全水平,全力推进“四个一批”,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提升先进产能占比,优化煤炭区域布局和空间布局。
  夯实电力外送基地。持续做好电力电量平衡分析预测,全面提升电力供应保障能力。落实省间外送协议,加快现有电力外送通道建设,谋划新的外送通道,扩大晋电外送规模。
  夯实非常规天然气基地。重点加快郑庄、保德等煤层气成熟区持续增产,持续加大临兴、三交北等致密气区快速上产,不断加强石楼北、紫金山等未动用区规模开发,统筹推进榆社—武乡等新出让区探采一体化建设。着力推进产量产值“双翻番”,打造非常规天然气千亿产业集群。

加快构建以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的能源供给体系,实现从“传统”到“新型”的转变

  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核心,其重要组成部分是夯实煤电的支撑保障作用,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做好电力调节能力建设,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入。
  积极发展煤电项目。增量上要发展大容量、高参数煤电机组,存量上要加快现役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推动煤电向顶峰、深调、应急备用的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变。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融合大电网、分布式智能电网等技术,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探索源网荷储多元互动新模式以及“售电—储能—虚拟电厂—微电网”联动盈利新模式。依托“三晋智充”平台开展车网融合互动,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安全性和经济性。
  提升电力调节能力。核心是优化火电调节能力、提升新能源主动调节能力、电网资源配置能力、新型储能建设等源网荷储四端统筹优化,重点是调节资源建设、调度能力建设、社会承受能力建设三个主攻方向,建成电力调节能力完备系统。

加快构建以绿色智慧节约为用能导向的能源消费体系,实现从“高碳”到“低碳”的转变

  绿色智慧节约的用能导向是破解高碳锁定困境、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要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增强能源安全韧性,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
  大力推进电力行业节能降碳。有序推动落后煤电机组关停淘汰,推动“三改联动”应改尽改,降低度电煤耗;依托煤电掺烧生物质、绿氨试点示范,探索降碳燃烧和CCUS新技术,统筹推进存量煤电机组低碳化改造和新上煤电机组低碳化建设。
  不断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推动重点用能行业节能改造。强化重点用能单位管理,提升企业节能管理精细化水平。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稷山模式,在能耗大县和园区开展试点示范,打造一批亮点工程。
  深入推动终端消费电能替代。加强充(换)电基础设施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华为超级充电技术,示范推广“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推动交通领域电能替代;在清洁取暖、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加工、建筑供冷供热、生活消费等领域,大范围推行电能替代。
  探索开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依托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等单位,推动形成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及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完整产业链。大力发展高精度煤炭洗选加工,发挥朔州、晋城、长治3个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示范作用,探索煤矸石综合利用新工艺。

加快构建以自立自强为显著特征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实现从“跟随”到“领跑”的转变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既是破解资源依赖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领跑”能源革命的战略选择。要培育壮大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将科技势能转化为产业动能,实现从“被动跟随”到“主动领跑”的质变。
  聚力打造能源科技创新高地。全力争取国家级煤矿智能化基地落地山西。推动国家煤炭大型气化技术创新中心成为煤气化技术创新策源地,积极推动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应用。
  精准突破能源领域关键技术。在煤矿智能化关键技术上布局试点,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强化煤层气井二次改造,拓展新层系技术攻关、多煤层立体勘探。在大兆瓦风机及核心部件、新一代光伏电池组件、电化学储能等新能源领域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开展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等重大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培育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
  加力扩围大规模设备更新。推动煤矿采掘运输等新技术新装备迭代升级,全面提升采掘效率和本质安全水平。推动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升资源配置和新能源消纳能力。提升退役风电、光伏、储能等设备回收利用率,鼓励尚未到龄的风电场实施“以大代小”改造升级。积极争取将能源领域设备更新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范围。
  培育壮大能源领域战新项目。在朔州、吕梁、长治布局建设离网式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实现绿氢就地消纳。布局绿氨、绿醇、绿氢新材料等绿氢产业链项目。依托新能源基地打造“氢氨醇油”一体化项目。大力推广甲醇汽车、氢能重卡,实现可持续燃料在交通领域示范应用。

加快构建以高效协同为主导机制的能源治理体系,实现从“突破”到“深化”的转变

  以体制改革为动力是实现可持续转型的关键。山西亟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全国能源革命提供制度示范。
  促进两大体系融合发展。探索新型能源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融合路径,做强能源资源要素保障,做好“绿色能源+”和绿电大文章,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强化能源低碳转型技术支撑,打造一批示范基地,筑牢两大体系融合发展的基础。
  健全电力市场管理体制。探索建立电力市场运行调控机制,建立市场运行监测和分析研判机制,培育电力数字服务新业态,支持打造电能服务全国性标杆企业,服务各类主体高效参与市场。
  深化电力现货交易改革。力争推出全国首个省级电力市场标准,当好试点示范。推动现货市场出清算法和机制再升级,研究电能量与辅助服务一体联合出清技术。探索推进容量市场建设,构建现货与容量市场协调发展山西路径。
  加快煤炭交易市场建设。进一步强化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的价格发现和信号引导功能,将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打造为“服务三晋、辐射全国、影响世界”的现代化煤炭交易平台。
  纵深推进能源法治建设。以能源法施行为契机,适时开展煤炭管理条例、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修订工作。加大能源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营造学习贯彻实施的浓厚氛围。

加快构建以深度融合为区域战略的能源对外合作体系,实现从“竞争”到“共赢”的转变

  区域能源合作既能缓解我省能源消纳压力,也能支撑区域能源安全,还能以我省的能源优势反哺其他区域经济活力,从单一能源输出转向产业链协同创新,实现从“零和竞争”到“互利共生”的跃迁。
  深度参与全球能源转型变革。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强与全球领军企业、国际能源署等交流合作,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推动能源企业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绿色低碳合作,落地更多清洁能源合作项目。
  不断拓展省际区域能源合作。服务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强化省内企业与京津冀等区域的新型战略合作关系,打造京津冀地区清洁能源保障基地,形成协同联动发展、互惠互利共赢新局面。
  机制化举办太原低碳论坛。办好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以及新能源500强峰会等分论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能源低碳领域高端对话平台、成果发布平台和国际合作对接平台。
  全省能源行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转型,凸显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山西特色,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贡献能源力量。(作者为山西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05期

  • 第2025-05-04期

  • 第2025-05-03期

  • 第2025-05-02期

  • 第2025-05-01期

  • 第2025-04-30期

  • 第2025-04-29期

  • 第2025-04-28期

  • 第2025-04-27期

  • 第2025-04-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