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慧
挖掘红色文化蕴含的廉洁理念,是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立德树人的“第一责任人”,高校理应成为廉洁文化教育的“最初一公里”,通过搭建新型教育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手段,让青年与“清廉”紧紧相连,做好青年大学生的“引路人”,为新时代廉洁文化教育提供新动能。
“廉者,政之本也。”清正廉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价值取向和一以贯之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传承红色精神,赓续廉洁基因,以革命精神滋养廉洁文化教育,在传承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实事求是和人民至上等廉洁基因的基础上,引导新时代青年对党忠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扣好廉洁的“第一粒扣子”,是推进清廉中国建设的制胜法宝。作为立德树人的“第一责任人”,高校理应成为廉洁文化教育的“最初一公里”,通过搭建新型教育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手段,让青年与“清廉”紧紧相连,做好青年大学生的“引路人”,为新时代廉洁文化教育提供新动能。
以廉洁文化基因激活新时代廉政建设新活力。回首我们党的百余年历史,党领导人民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矢志不移、接续奋斗,形成了宝贵的革命文化,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国共产党在改进工作作风、实事求是深入群众中练就的廉洁实干精神,孕育了强大的廉洁文化基因。中国共产党在廉政建设领域,通过制度创新与文化建设协同发力,其核心要素——实事求是的决策机制、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与时俱进的制度创新,形成了政策执行力提升、创新能力增强的治理效能。当前社会治理体系可通过建立“大数据+群众工作”平台实现治理效能数字化,运用“双向测评”体系强化责任落实,构建“政策试验田”机制鼓励基层创新,从而激活廉洁实干新动能,推动党的执政效能系统性提升。在新时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形势下,亟须有效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切实改进作风,使廉洁实干精神沁入每一位党员的灵魂深处,激活新时代廉政建设新动能。
以廉洁实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共产党人自觉传承廉洁从政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廉洁思想的时代内涵和价值。目前,青年大学生高度赞扬和认同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宝贵经验,以及廉洁精神对党的建设和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格,中国共产党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不仅致力于用创新性理论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廉洁文化基因的传承,需要从理论认知到内在认同、付诸实践的飞跃。只有秉持廉洁精神并真正付诸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中,才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廉洁血脉。青年廉洁文化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个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运用现代技术积极探索有效教育路径,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刻认识廉洁文化精神的内涵和价值,自觉践行廉洁文化理念,共同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以现代科学技术赋能廉洁文化教育。为了使青年大学生的廉洁文化教育呈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当前高校要立足教育教学实际,运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党的优秀廉政建设经验和理论作为重要教学内容,深耕廉洁文化教育实践,做好大学生的“引路人”,使廉洁文化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教学和教育过程有三个发源地——科学、技巧和艺术。所谓对教学和教育过程好的领导,就意味着要全面的掌握教学和教育的科学、技巧和艺术。青年学生的廉洁文化教育应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积极创新教育科学、技巧和艺术,让广大青年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学习中有满满的获得感。高校教师可以依托线上廉洁文化教育平台,使用经典廉洁文化教育案例资源,运用数智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更有效的廉洁文化教育模式,切实提升廉洁文化教育实效。高校教师还可以利用现有的廉洁文化教育基地,打破传统思政课堂“固定教室”“固定位置”“固定对话”的模式,将“移动的思政课”引入第一课堂,例如,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模拟真实的廉洁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廉洁文化的重要性;应用大数据分析精准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获得更加科学的教学指导,从而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教育追求中践行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和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将教师自己心中深深扎根的真善美传递进学生心中并“开花结果”,帮助学生扣好廉洁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通过塑造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诠释铸魂育人之“大爱”,在教育事业中实现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为党和国家建设的伟大事业锻造廉洁明德实干的可靠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人廉洁自律不过关,做人就没有骨气。”人生的“扣子”需要从一开始就扣好,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成长关键期、学习干事黄金期,要有“检身若不及”的自觉,不断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祛除不良风气,纠正错误言行。高校作为廉洁文化建设的主阵地,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使命,要始终站在勇于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度,将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各方面全过程,为青年大学生提前筑牢“不想腐”的思想根基,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华北抗日根据地青年团体组织动员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J20240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