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健康

为劳动者筑牢职业健康防线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关爱劳动者职业健康有关情况。一系列政策举措与数据彰显出国家对劳动者职业健康的高度重视,也为我省进一步完善职业健康保障体系提供了重要指引。
  职业健康关乎每一个劳动者的福祉。近年来,我国在职业健康保障上不断发力,持续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目前已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等6部法律法规和10部部门规章为主体的法规体系,颁布660多项职业卫生、放射卫生技术标准,为守护职业健康筑牢法治根基。2024年底修订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新增“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和“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两个类别,法定职业病总数达12类135种,并首次将职业性腕管综合征、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新兴职业健康问题纳入法定保障范围。这一调整不仅回应了快递、网约车等新业态劳动者的健康诉求,更体现了政策对心理健康的前瞻性关注。
  与此同时,职业病防治工作持续推进。近几年国家卫生健康委遴选了一批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适宜技术,在矿山、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推广应用,完成17万家企业职业病危害治理。全国建成900家尘肺病康复站,实现尘肺病患者集中的乡镇(社区)全覆盖,为传统职业病防治提供兜底保障。
  在国家政策引领下,山西也在积极探索适合本省的职业健康管理模式。2024年我省坚持预防为主,建立职业病监测评估、职业病诊疗康复两个高地,兜牢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劳动者职业健康保障、尘肺病人康复三个网底,并持续开展职业健康三晋行活动,建设了一批健康企业。通过多维施策,我省职业病救治能力不断提升,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体系和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日益完善,众多切实举措也相继推出。如曲沃县推行“移动体检车入企”服务,为企业职工提供电测听、肺功能等20余项定制化检查,实现职业病早筛早防。山西沃能化工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防护装备升级+健康管理创新”双轨模式,为员工配备降噪耳塞、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并开展女职工婚前、孕期、哺乳期健康指导,有效保障职工身心健康。
  作为能源大省,我省在劳动者职业健康保护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传统行业中尘肺病、噪声聋等职业病防治任务依旧艰巨;部分中小微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等限制,在职业病防护设施配备、职业健康检查落实上存在不足;新兴行业里,灵活就业人员工作分散、流动性大,职业健康监管难度较大,其职业健康知识知晓率和防护意识也有待提升。
  劳动者职业健康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协同发力。政府应持续加大职业病防治资金投入,支持科研创新,提升防治技术水平,加强监管执法力度,推动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和普及,鼓励企业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水平。同时,针对新就业形态特点,制定专门的职业健康监管办法和保障措施。企业要切实落实主体责任,改进生产工艺,加强劳动保护,从源头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也应主动学习职业健康知识,掌握正确防护技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发现自身健康受到职业危害影响时,要勇于维权,通过合法途径保障自身权益。
  因地制宜打造“健康引擎”新模式,是守护职业健康的重要途径。可借鉴广东省构建职场心理健康防护网的经验,引入AI技术进行职业危害实时监测,通过科技赋能实现精准防控;可推动高危行业劳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向新业态延伸,探索新业态职业健康保险制度;可将国家“职业健康达人”评选与山西“健康企业”创建深度融合,形成示范效应,营造社会共治氛围。
  职业健康是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唯有持续强化科技支撑、制度创新与社会协同,才能实现从“保健康”到“促健康”的升级,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在健康的环境中创造价值、追逐梦想,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邬帅莉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07期

  • 第2025-05-06期

  • 第2025-05-05期

  • 第2025-05-04期

  • 第2025-05-03期

  • 第2025-05-02期

  • 第2025-05-01期

  • 第2025-04-30期

  • 第2025-04-29期

  • 第2025-04-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