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容城边,沃野如画。轰鸣声中,崭新的农用拖拉机穿梭垄间,翻起湿润的泥土。
“这一台拖拉机能顶过去5个人工!”5月7日,在忻府区石家庄村,盛农合作社的农机手杨江立稳稳地站在田垄上,拖拉机的驾驶舱内却空无一人,正自动向前行驶播种,方向盘一旁的显示屏实时跳动着播种路线、车辆时速、开沟长度等数据——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智慧农机无需人工操控,只需提前设定参数,便能在田垄间划出笔直的作业线。这台让杨江立赞不绝口的“新宝贝”,正是他用农机购置补贴添置的“科技助手”。
几年前,杨江立所在的合作社仅有几台“服役”多年的老旧拖拉机,作业强度大导致零部件磨损、故障频发,农忙时甚至要靠“人海战术”,让杨江立吃尽苦头。随着我省大力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进一步落实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他果断抓住政策东风带来的机会,投入40多万元置换了全套设备,仅4台北斗导航系统就省下近2万元。
“现在坐在地头,手指点一点就能种地,合作社600亩地10天就种完了,而且种得又好又直,减少了10%的地块浪费。”杨江立看着操控台,眼里满是笑意。
另一边,在东岳农机服务公司,农用拖拉机、谷物收割机等大型农机列阵成排。种粮大户白建红在销售经理张彦娟的带领下,钻进一辆红黑色的70马力四驱拖拉机。
“大哥,您看这台拖拉机的驾驶舱。”张彦娟指尖轻点右侧操控台,解释道,“这个手柄前后一拨,就能实现动力换挡,相当于从手动挡变成了自动挡,操作省劲不说,马力更足、性能也更强。”她顺势展开政策单页,“现在叠加补贴后能省近1万元,正是入手的好时候!”
“补贴咋领呢?”围观的农户们纷纷凑近,满脸关切。张彦娟熟练地打开手机里的农机购置补贴App,屏幕上清晰显示着申请流程:“注册登录后上传相关资质材料,审核通过后补贴直接打到卡里,手机上就能搞定。”她指着政策解读,“现在不仅买新机有补贴,老旧农机报废还有回收价,像您家里淘汰的那台老拖拉机,还能再抵几千块呢。”
“农机补贴是撬动农业产业升级的杠杆,既为农户节省了购机成本,更推动新国标农机更新,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忻府区农业机械发展中心负责人杨文明介绍,截至目前,忻府区农机购置拨付资金966万元,已兑付519万元,补贴机具605台。
当杨江立的智慧中耕机在田垄间播下一粒粒种子,白建红在农机购置补贴App上提交完最后一项资料,带着“国补”温度的农机穿梭田间,在农业现代化的图景上耕织着丰收和希望。
文/图本报记者高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