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产经

山西建投五建集团积极探索古建保护活化新路径

匠心融科技 古城焕新生

  “五一”期间,孝义老城经过保护性修缮和升级改造后,正式向游客敞开怀抱,成为新晋打卡地。看到这座千年古城重现一水护城、碧带环廓风貌,游客尽情体验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魅力,山西建投五建集团员工苗超既自豪又兴奋。作为孝义老城区护城河(南稍门片区)提升建设项目负责人,他和团队在此全力攻坚,于“五一”前夕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实现高质量交付目标。
  作为孝义市“一城一河一湖”文旅转型战略的核心板块,老城区护城河(南稍门片区)提升建设项目不仅是对历史文脉的守护,更是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引擎。建设内容包括湖体驳岸、桥梁及集散广场、文化活动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生态休闲场地等,同步建设停车场、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五建集团项目团队严把质量关,注重过程控制,确保进度,打造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精品工程。
  漫步在南稍门广场,目之所及是黄沙岩上的祥云纹路和古朴图样,脚下是斧凿纹条石铺就的台阶……这些令人惊叹的细节,皆是建设者们匠心雕琢而成。从东北、湖北的冰裂纹花岗岩到山东、江西的青石板材,再到福建的木材,每一块石材、每一根木料都经过了纹理、色泽的反复比对和精准复检,再用于铺装,融入老城的肌理。然而,最令人称道的还是中轴线的铺装工艺,匠人们几经讨论推敲,采用了“区域划分+通线辅助”的排版铺装方法,使石板拼缝误差小于2毫米。夜间照明系统采用3000K暖色温LED灯带,夜幕降临时,预留的灯带流光溢彩,游客仿佛置身时空隧道之中。位于广场中心的旱喷泉通过光影艺术的巧妙运用,为居民在忙碌之余带来了别样的生活体验。
  苗超回忆,旱喷泉的施工作业始于2023年11月,为克服当地15℃的日均温差波动,项目部启动冬季施工温控专项方案,配套构建“原材料预热-过程温控-养护防护”的全链条保障体系,确保喷泉池的混凝土浇筑工程质效。此外,项目团队还以秉承绿色环保理念,构建起“收集-净化-循环”系统,由老城区雨水及部分生活用水经露天沉淀池初步过滤,再经池内绿萝与藻类等的植物吸附、沙石沉淀层物理过滤,最终转化为清澈的景观用水。在盖板铺装与排水工程施工中,项目团队采用了新型建材聚酯乙烯,以其良好的一体塑性与抗渗耐磨性能,彻底解决了传统砖砌排水层易开裂、渗漏的难题。这种“隐形节水+生态净化+科技防渗”的多维度立体设计,进一步优化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形成会呼吸的生态水系统。
  从运城后土祠、岢岚古城到大同古城墙、晋城博物馆、陶寺遗址……山西建投五建集团在古建筑保护修缮、传统建筑建造领域持续深耕,将历史记忆锻造成触手可及的文化路标。近年来,该集团古建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充实壮大,竞争实力持续增强,依托国家级工法、专利技术与创新工艺,打造了一批彰显民族文化自信的标杆工程。在一次次木构建筑的修缮复原中,一次次的传统营造技艺的现代演绎中,实现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以匠心致初心,以传承促发展。未来,该集团将坚守传统技艺精髓,持续推进技术创新突破,从单体古建筑的精细修复,到全域文旅项目的系统开发,多维发力,积极探索古建保护新路径,将项目实施经验凝练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样本,为中华文明的新时代叙事写下鲜活注脚。

本报记者晋帅妮 本报通讯员陈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11期

  • 第2025-05-10期

  • 第2025-05-09期

  • 第2025-05-08期

  • 第2025-05-07期

  • 第2025-05-06期

  • 第2025-05-05期

  • 第2025-05-04期

  • 第2025-05-03期

  • 第2025-05-0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