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属立夏,吕梁山上的风依然强劲。
“走快点儿,去晚了就没座位了。”在吕梁学院的林荫路上,学子们正从学校各处涌来,奔赴一年一度的盛会。
5月9日上午,吕梁学院2025年度“圆梦讲堂”活动正式开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主讲人,是“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著名作家王蒙。
进入弘智楼一层报告厅,能容纳上千人的大厅内已是座无虚席。91岁的王蒙刚一落座,便以一句带着京腔的问候——“同学们好啊”,瞬间拉近了与现场师生的距离。
“人有吃喝拉撒、有友情和爱情、有挑战和困难、有追求和成绩,那人这一生包含了多少层次和维度呢?”由一个提问开始,讲座“语言和文学的魅力”拉开帷幕。
王蒙从文字之美开讲,用中英双语巧妙阐述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在现场大学生的热切期待下,又与大家深入探讨生命的意义。他将人生划分为四个递进层次:从最基本的“活过”,到需要内化的“记住”,再到具有社会意义的“分享记忆”,最终抵达“思想传播”的最高境界。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大学生李涛表示:“作为一个理科生,王蒙先生的讲座开启了我对文学的崭新认识。他对人生层次的见解,更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思维世界。”
在当日下午进行的第十八届“圆梦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王蒙受邀和学院领导、校友代表共同为获奖者颁奖。经过层层严格评选,48部凝聚着吕梁学院学子心血的文学作品脱颖而出,包含诗歌、散文、小说三个领域。其中,王星宇的诗歌《维多利亚一号》、邓阳的散文《适植》、郭宇娟的小说《茉莉花开处》凭借卓越的文学表现力,获得一等奖。
颁奖台上,王蒙将奖杯郑重递到获奖者手中,微微颔首,饱含着期许与鼓励。走下领奖台的获奖者郭宇娟依然很激动:“接过奖杯的瞬间,我掌心里全是汗。我收获的不仅是荣誉,更是继续前行的勇气。感谢‘圆梦文学奖’这个平台,让我有展现自己的机会。”
时光回溯至2008年,吕梁学院“85届中文班”的48位校友,怀着对母校的赤子之心和对文学的热爱,发起设立“圆梦文学奖”。在他们的不断推动下,“圆梦文学奖”从最初仅限于中文系的奖项,发展到如今涵盖全院各年级、各专业学生的全校性文学奖项,已经成为吕梁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亮丽的特色品牌。
同时,由“圆梦文学奖”衍生而来的“圆梦讲堂”,邀请来梁晓声、王跃文、李浩、蒋韵等著名作家开展讲座,积极为吕梁学院学子们拓宽文学视野、提升创作素养。2020年设立的“圆梦书屋”,更成为校园里不熄的文化灯塔。
“吕梁这片土地孕育了众多优秀作家,文学底蕴深厚。吕梁学院扎根于此,始终以弘扬吕梁精神、传承晋绥文化为特色,而‘圆梦文学奖’正是这一特色的重要体现。”吕梁学院党委书记薛晋文说,“希望莘莘学子以‘圆梦文学奖’为新的起点,坚定文学梦想,不断提升创作水平,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吕梁山的风依然猎猎作响。在这片浸润着革命精神的土地上,“圆梦”系列活动播撒的文学种子,正深深扎根,静待来日破土抽芽。
本报记者康少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