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忻州市董村镇南湖村大葱全程机械化千亩示范基地内,机械的轰鸣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十余台新型大葱移栽机如同勤劳的“钢铁农夫”,在葱田里往来穿梭,奏响一曲激昂的现代农业发展乐章。
葱田之中,农机手熟练地操控着移栽机,在田垄间精准行走。随着机械的运转,开沟起垄、精准移栽等工序一气呵成,一行行葱苗整齐划一地扎根泥土,仿佛是被精心排列的绿色音符,谱写着丰收的序曲。“以前全家一天种一亩多地葱累得直不起腰来,现在机械种植十几亩,一天的工夫就完事了,轻松多了。”大葱农户程旭平望着机械作业的场景,难掩内心的喜悦,感慨地说道。
“现在通过机械化移栽,一亩地,一台机器一小时就轻松栽完了,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基地负责人王宏江站在葱田边,详细介绍着机械化种植的优势,过去人工播种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难以精准把握均匀度和深浅度,导致葱生长粗细不一,产量低、品质不达标。而如今的机械化种植,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还能有效降低投入成本。“基地实现了机械化移栽滴灌技术,不仅节水又节肥,还达到了苗全、苗齐、苗匀、苗壮。使大葱种植成本下降了20%—30%,产量提高了30%左右。”王宏江指着葱田算起了经济账。据了解,这种机械化种植的“钢葱苗”来自山东大葱基地,一般亩产在1.5万斤左右,按去年大葱销售平均价每斤1.5元算,除去每亩约6000元的成本,每亩收益达到了1.5万余元。
“种大葱比种其他农作物收益要高,近几年行情稳定,每亩收益最低都在万元以上。”在葱田间补栽葱苗的南湖村村民刘月亭,种植大葱已有4年时间,尝到甜头的他,今年还扩大了种植面积。“去年大葱价格高,收益比较好,其他村民纷纷效仿,忻府区集中连片大葱种植面积就达到了1.2万余亩。”忻州市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刘彩萍介绍道。忻州地处晋北黄金种植带,这里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肥沃,能满足大葱生长的需求。此外,忻州地区距京津冀、内蒙古等主要消费市场均在300公里辐射圈内,每年可向华北地区输送大量优质商品葱。
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大葱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吸引了山东、河南、甘肃、天津等地的大葱客商纷至沓来,全程机械化种植带动了定襄、原平等地的农户投身大葱种植产业,逐步形成了从种植、管理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数据显示,“忻州大葱”种植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年忻州市大葱种植面积达到了5.7万多亩,“忻州大葱”已然成为忻州又一张闪亮的品牌。
站在示范基地中央,千亩葱田如巨大的棋盘铺向远方,智能农机似跃动的棋子,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勾勒出一幅现代农业的崭新画卷,为忻州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文/图李春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