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微风,带着湖水的清凉,轻轻拂过位于永济的伍姓湖堤。我独自一人站在那光洁的湖堤上,欣赏着眼前的风景,湖面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波光粼粼,倒映着蓝天白云,远处的芦苇荡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这宁静而美好的画面,让人心旷神怡,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片宁静之中。
正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一阵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么是家乡啊……”那歌声清脆动听,如同天籁之音,穿透清晨的薄雾,飘荡在湖面上。我顺着歌声望去,只见几只渔船从芦苇荡中缓缓飘出。近了,近了,原来是表妹玲玲,她眼尖得很,一眼就认出了我,歌声戛然而止,只听她大声喊道:“哥哥!”
玲玲跳下船,快步走上岸来,拉住我的手,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她滔滔不绝地介绍起伍姓湖的来历,声音里满是自豪。她说,伍姓湖是中国古文化发源地之一,因舜帝后裔虞、姚、陈、胡、田五姓大户人家居住在湖边而得名。这里世代以渔业为生,湖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说到渔业收入,玲玲更是眉飞色舞,告诉我这两年的鱼虾收成特别好,年产量近两万吨,市场上供不应求,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说着说着,玲玲的语气突然变得沉重起来。她讲起了新中国成立前的往事。那时候,堤坝年久失修,一场突如其来的水灾让村民们陷入了绝望,快成熟的麦子被洪水淹没,村里大人哭小娃喊,一片狼藉。有个叫黑牛的村民气得红了眼,拿着镰刀走进水里,大喊着要把麦子捞上来。大伙喊他他不应,老婆喊他他也不应,最后竟淹没在水里。当大家把他捞上来时,他一手死死地抓着一把麦子,一手抓着镰刀。那一刻,村人气疯了,都可着嗓子喊:“不把堤修好,誓不为人!”
听到这里,我的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但玲玲很快又露出了笑容,她说,新中国成立后一切都变了,政府年年治理,堤坝修得坚固无比,再也不怕洪水侵袭了;渔业也日益兴旺,湖里的鱼虾种类繁多,产量逐年增加。湖边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烟柳花草环绕,亭台楼阁点缀其中,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岸边的耕地里,庄稼长势喜人,瓜果飘香,一片丰收的景象。近年来,旅游业也发达起来,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伍姓湖,欣赏这里的美景,品尝这里的美食,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
听着玲玲的介绍,看着眼前这美好的一切,我的兴致愈来愈高。此刻,湖面上歌声又起,那熟悉的旋律,如同一股温暖的电流,瞬间点燃了我心中的热情。我情不自禁地跟着大声唱起来,歌声在湖面上回荡,与远处的鸟鸣声、船桨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首动人的乐章。
伍姓湖,这片养育了祖祖辈辈的土地,如今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片土地上,有先辈们的奋斗与牺牲,也有如今的幸福与希望。而那悠扬的歌声,正是对这片土地最深情的告白,它将永远飘荡在伍姓湖的上空,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此刻,阳光洒在湖面上,浮光跃金,仿佛无数颗星星在闪烁。我站在湖堤上,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敬意。伍姓湖,你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一份传承,你用你的怀抱滋养了无数的生命,用你的坚韧守护了这片土地的安宁;而我,也将带着这份深情,继续在这片土地上,书写属于我们的故事。
张志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