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山传统民俗游园活动、县民俗文化摄影展、“漫旅泽州”村播大舞台直播活动、民间剪纸、面塑艺术展……“五一”期间,泽州县以民俗文化为主题,将文化旅游与消费深度融合,举办了十大系列主题活动,吸引周边省市乃至全国游客会聚泽州,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繁荣的协同发展。
近年来,泽州县以“文化+”战略为引领,以丹河新城为主阵地,通过一场场“有声有色”的文化文艺活动,实现文化与科技、旅游、民生的深度融合,激活全域文旅资源,让沉睡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极具魅力的文旅新名片,为丹河新城注入蓬勃生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迈向新高度。
文化搭台
传统与潮流共鸣 聚人气铸造新城
聚焦如何“把人气吸引进来”和“给新城打上鲜明泽州文化印记”两大核心目标,从春到冬,泽州县在丹河新城上演了“永不落幕的文化剧场”。
回首去年,“五一”小长假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纸鸢舞丹河音韵满泽州”五一康养文化惠民活动;国庆期间,全县职工运动会、山西省广场舞优秀作品展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群众文艺汇演等活动在丹河接连举办,为群众带来了一场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10月6日,潘玮柏、胡彦斌、杨宗伟、张栋梁四大明星齐聚丹河,唱响新城;秋日丰收季,“秋风古韵畅游泽州”文化旅游月火热启幕,农特产品展、“一院十八坊”非遗巡游等活动,将乡村美景与农耕文化深度融合;《黑神话:悟空》游戏IP引爆古建游,玉皇庙、珏山、青莲寺等景点游客量同比翻番;12月28日,“乐享泽州”方锦龙——新年国潮音乐会在丹河大剧院成功举办,为泽州乃至全国的传统文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迈入今年,春节、元宵“两节”期间,“魅力泽州”民俗巡游活动,16个镇、县直单位、县属重点企业、丹河集团等100余支队伍4000余人参与。“古韵泽州”彩灯灯展与社火巡游、无人机灯光秀梦幻联动。返乡的游子们纷纷感慨:“不仅有泽州本土特色的彩灯,还有童年记忆中的跑船、舞龙舞狮、踩高跷等社火,科技感满满的无人机灯光秀也十分震撼,家乡的年味比记忆里更浓了。”
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让文化真正从“节日盛宴”变为了“日常三餐”,更为丹河新城贴上了“文化之城”这个新的标签,使之成为周边居民周末休闲、感受艺术氛围的首选之地,源源不断地吸引着新居民入驻,为城市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构建起充满活力的文化生态系统。
协调保障
全链条精细守护 织密安全网
丹河新城内一场场活动,引领潮流燃爆全城。每一场精彩活动的背后,是泽州县委县政府和各部门上下“一盘棋”的协同攻坚,多部门的“全链条”保障体系。
“星秀丹河演唱会”是晋城市、泽州县首次承办的万人以上最大规模演唱会。为了给歌迷们献上一场幸福感超强的演唱,泽州县委县政府精心准备,场馆内准备当地本土特色伴手礼,轮番播放《印象泽州》宣传片,让外地歌迷在最短时间内,最有效了解泽州,了解丹河新城。场馆外,公安、交警、电力、通信、交通、医疗等各部门及志愿者们全程守护,从检票秩序、场内外安全保障、电力巡检、医疗救护、解答歌迷咨询等环节全过程多岗位助力。特别在出行方面,县交通运输局积极和市公交公司沟通,通过多次调整、三次演练,临时开通公交专线,保障了6条常规线路通达、开通了7条市区直通专线、3条酒店直达专线、1条停车场区间接驳线路,市民当天凭演唱会门票免费乘坐。340台公交车辆在市区进行沿线站点往返接送,安排60台公交车辆,在丹河停车场进行区间接驳,筹备了30台应急保障车辆作为备用车应对各类突发情况,为大家提供了舒适便捷的贴心服务。
从本地赛事到全省大赛再到明星云集的演唱会和方锦龙大师的音乐会,再到去年底的“两节”活动,举办了数十场,像这样的硬仗,县委县政府就打了数十场。每一场活动,从前期的实施方案到成立领导组再到一次次的现场调研,把每一项工作都想到细微处。
特别是“两节”活动,县委县政府成立活动专班,县委书记亲自参与。彩灯,从最初的设计、确定主题到搭建,县委书记张军多次带队到现场指导。从如何突出泽州文化底蕴、如何更具观赏性再到怎样在引入现代科技元素的同时坚持绿色环保、高效节能,做到了全盘考虑、面面俱到。用心换来的是肯定,10万群众齐聚丹河新城欢度元宵佳节,是最满意的答卷。以泽州古建、万里茶路、泽州名人与故事为主的市民广场彩灯灯组,更是得到了群众的青睐和高度赞扬,市民和游客真切感受和触摸到了泽州。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协同作战,折射出的是“大处着眼、细处着手”的理念。全年的文化活动保障中,公安部门创新“网格化”安保,累计投入警力4100余人次;交警队出动警力5000余人次,新增临时停车位1000余个;县交通运输局优化交通路线,在丹河新城内增加微循环公交,保障群众安全无忧出行;文旅、城管、消防等相关部门联合演练数十次,保障无人机秀、巡游“零事故”;市场监管部门严查食品安全,确保游客玩得安心、吃得放心。
乘数效应
流量变现 激活全链发展
泽州文化活动的“流量密码”已转化为发展“增量”。文化IP的持续发酵,更是催生了“一业兴百业旺”的裂变效应。
从年初到年末,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丰富了泽州人民的生活,激发了泽州向上向新的自信和力量。上党梆子《柴胡岭》荣获第十八届山西省“杏花奖”导演奖;大阳夏季“村晚”入选2024年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精心打造“徒步泽州”线路,串联泽州美食美景,推动全域、全季、全龄旅游发展;南村镇以冶炼文化为媒,让千年冶铸技艺“活”在当下;乡村主播大赛中,主播用直播镜头不仅带火了高都古镇,更带火了泽州红冰糖葫芦、豆趣咖啡坊等,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电商经济双赢;“送戏进万村”、公益电影、非遗展演更是走进田间地头,惠及群众超万人次,“家门口的文化盛宴”让幸福感触手可及,文化不仅为旅游添彩,成为了泽州百姓的“精神刚需”,对GDP贡献率更是显著提升。
这场文化实践的背后,是泽州县“以文聚人、以文兴业、以文塑城”的深层考量。
以“两新战略”为纲,构建“一城三带”城乡融合格局,将丹河新城定位为文旅核心承载区,亟须通过文化浸润,让城市既有发展速度,更具人文温度,既要留住“老泽州”的乡愁记忆,更要培育“新市民”的文化认同。作为主战场的丹河新城,凭借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周边餐饮、住宿营收增长,新城商业综合体出租率显著提升,“新城”变“旺城”,文化真正成为县域经济的“绿色引擎”。
5月31日至6月1日,丹河新城体育场将迎来一场史诗级的音乐盛宴——“摇滚编年史超级演唱会”,演唱会会聚12支华语摇滚殿堂级音乐人/乐队,N组惊喜嘉宾,史诗级呈现。消息一经发布,大麦首轮预约人数即突破10万人次,4月30日首次开票瞬间售罄。演唱会也将凭借独特的文化元素和艺术价值,为丹河新城文化浸润添上厚重的一笔,不断丰富新城的文化景观,助力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2025年,泽州县继续深挖文化富矿,古韵与新潮交织,诗意与烟火共生,以文化为舟,开启“北方最美县城”的新航程。
徐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