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暑浓,6月25日,大同市云冈区四方高科农牧有限公司泌乳厂屋顶,一片蔚蓝“光海”在夏阳下熠熠生辉——整齐铺展的光伏板,正将充沛阳光源源不断转化为清洁电能。这片于4月30日成功并网发电的分布式光伏矩阵,“借”用了大同市蓄睿草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厂区内总计约15万平方米的牛舍、草料棚顶资源,装机容量达28.5兆瓦,所发电量上网交易。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山西省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持续攀升。截至4月底,山西省分布式光伏装机达1278.18万千瓦,较2024年底增长302.28万千瓦,占全省新能源装机的比重达到18.87%。1月23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其中,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并网有“4·30”“5·31”两个政策窗口期。面对两个政策窗口期的并网潮,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统筹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政企协同攻坚”服务体系,在全省各地形成各具特色的服务模式,跑出分布式光伏并网“加速度”。
创新举措助光伏项目并网效率提速
日前,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晋南钢铁)将一面“高效服务创营商佳绩,担当作为解企业难题”的锦旗送至国网临汾供电公司。4月30日当天,晋南钢铁的33个分布式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比计划提前231天。按照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晋南钢铁集团备案的33个分布式光伏项目需要在4月30日前投运才能确保获得收益。
临汾供电公司采用超常规“打法”,成立专项工作组,创新采用“项目集群打包”“边验收、边整改”模式,将原本需逐项推进的33个分布式光伏项目主体全部打包,由专职客户经理提供一站式“一对一”精准服务,优化办电流程和设计方案,及时解决并网接入、技术难题等关键问题。
并网过程中涉及202个并网点,需互感器479支,需求迫切且数量大。临汾供电公司开启资源调配“闪电战”模式,从太原、长治等多地紧急调配,团队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地调整优化表码参数,最终确保33个项目于4月30日前全部实现并网。
晋南钢铁此次成功投运33个分布式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123.6兆瓦。截至4月底,该企业共建成分布式光伏电站37个,总装机容量达145.562兆瓦,光伏全年发电量占整个系统全年用电量6%,将为企业节省电量2亿千瓦时,每年降低用电成本约4500万元。
晋南钢铁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并网“加速度”是国网山西电力特事特办,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等政策落地实施,国网山西电力经营区内分布式光伏建设加速推进。在太原,清徐县作为光伏项目集中增长的典型区域之一,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显著攀升。为确保光伏项目按期并网,5月14日,国网山西电力组织调研组来到清徐,围绕属地光伏并网现状、在途项目进度、现场表计运行管理、计量设备供给及配套服务举措等内容,与一线工作人员展开深入交流。针对问题,现场提出解决方案,加快计量资产调配节奏,全力保障清徐等光伏集中区域表计、互感器等物资及时供应。
在临汾,今年以来,分布式光伏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报装容量达320.9兆瓦,同比激增860.7%。面对激增的需求,临汾供电公司启动“专班推进+服务升级”双驱动模式,成立业扩专班,每周召开协调会,压缩流程时限,确保项目“快接电、接好电”。截至5月底,临汾供电公司今年已服务高低压分布式光伏新装增容业务5004项,总容量62万千瓦。
在忻州,供电公司启动“光伏并网提速工程”,组建市县两级专项服务团队,创新实施“全链条”服务机制。截至5月底,忻州供电公司为174个分布式光伏项目开通并网绿色通道。“我们将建立光伏并网计量服务‘日监测、周通报’机制,持续提升计量资产管理与业务支撑水平,全力做好光伏并网节点的服务保障工作,推动新能源项目高效落地。”国网山西电力营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科学规划解锁分布式光伏并网新路径
面对分布式光伏并网难题,国网山西电力多管齐下,以创新服务将璀璨阳光转化为发展动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能源发展之路。
大规模分布式光伏接入离不开科学布局。国网山西电力深入贯彻落实《山西省推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率先开展分布式光伏接入承载力评估工作。同时,超前开展大规模新能源接网适应性研究,规划构建更加灵活、智能、可靠的电网体系,全方位适应新能源接入需求,高效服务全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山地占市域76%、采空区超350平方公里,土地资源紧张,我们通过政企信息共享、科学规划、共享廊道等多项措施,破解分布式光伏并网难题。”阳泉供电公司发展部负责人介绍。以阳泉为例,阳泉供电公司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借助“网上电网”大数据平台,对电网运行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科学、精准地测算各层级电网承载力。在此基础上,以“政企数据共融”为突破口,向阳泉市能源局精准输送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区域消纳效率等实时并网数据。阳泉市能源局依托这些动态数据,交叉分析历史负荷曲线与新能源消纳趋势,精准锁定“十五五”期间区域能源缺口,进而将新能源项目布局在负荷水平更好、更适合发展的区域。
此外,针对山地河谷多、采空区密布导致的土地和廊道资源紧缺问题,阳泉供电公司积极协调新能源客户,采用“合建共享”方式“拼团”共建输电通道,联合接入电网。这不仅节约了变电站间隔、线路廊道等宝贵的电网资源,还助力大唐阳泉新能源有限公司等2025年新并网的6家新能源发电企业,节约投资超1.2亿元,实现资源利用与经济效益双赢。
在长治市长子县慈林镇南张河村,一片片光伏板整齐排列在屋顶青瓦之上,如银鳞列阵,承纳暖阳并将其转化为流动电能。通过新建的“汇流网”,分户光伏的零散之力被聚合成势,经升压后顺利并入10千伏电网。4月1日,国网山西电力分布式光伏“集中汇流、升压并网”模式现场会在此召开,这标志着全省分布式光伏集中汇流模式正式由长子试点转变为全面推广。
“从试点效果看,集中汇流模式带来的改变是全方位的。”国网长子县供电公司负责人王建军对记者说,该模式不但很好地解决了分布式光伏接入受台区容量限制的问题,杜绝了新增光伏造成的台区反向重过载、过电压现象,还大幅扩大了分布式光伏开发规模,推动村级光伏开发由千瓦级升级为兆瓦级。同时,优化了分布式光伏并网方式,将整村光伏由多点并网转变为单点并网,极大地方便了统一管理,也为下一步参与市场化交易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网朔州供电公司积极响应,大力推广“低压汇流升压并网”模式,引导分布式光伏科学布局、有序开发、就近接入、就地消纳。截至5月底,应用“汇流升压”接入模式的分布式光伏容量达23.16万千瓦,覆盖右玉、怀仁、应县、山阴等4个县(市)、21个乡镇、90个行政村、4123户村民的屋顶及庭院,成效显著。
从阳泉的“数据共享”、临汾的“闪电速度”,到朔州的“低压汇流”、忻州的“绿色通道”,国网山西电力正以多元创新实践,持续破解分布式光伏并网难题,让更多阳光转化为驱动地方发展的绿色动能,为全省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本报记者杜鹃 本报通讯员赵亚男 冉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