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副刊

用生命创作出的皇皇巨著

——读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近期,我翻开了一本路遥的随笔集《早晨从中午开始》,书中内容瞬间将我深深吸引。作家路遥在这本书中讲述了自己写作《平凡的世界》的整个过程及心理路程,让我第一次真正地了解到了《平凡的世界》这样一部伟大作品背后的故事。
  该书首先讲述了《平凡的世界》的创作缘由。当时,他已因中篇小说《人生》为世人所知,外界评论《人生》是路遥创作的最高峰,可路遥并不那么认为。他又想起了自己少年时想要写一部长篇巨著的梦想,于是,路遥主动远离世俗的热闹,再次投身到文学创作中去;接下来,就是长达三年的准备工作。
  路遥先阅读了近百本书,大部分是长篇小说,专门用来研究古今中外长篇作品的写作手法;他又找来了《平凡的世界》所设定的1975年至1985年这十年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陕西日报》《参考消息》等报刊的全部合订本进行阅读,以掌握中国大转型时期的历史性事件,以及这个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形态与精神状态。
  为期一年的纸面准备工作结束后,路遥走出书房,去深入生活,他奔波于乡村、城镇、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认真记录下当地的植物生长、家畜养殖、民风民俗、婚丧嫁娶等具体生活细节,好在作品中做到真实、生动的呈现。
  光是纸面上和生活中的准备工作,就用去了路遥三年时间。
  到了正式创作阶段,路遥在弟弟的安排下,来到了陈家山煤矿。在一个由小会议室改成的工作间里,他开始了《平凡的世界》的创作。路遥之所以要去煤矿,一是为避开成名后的各种应酬,好专心投入写作;二是为小说第三部中描写孙少平的煤矿生活提前体验生活;再者,他认为,写作就是一件艰苦的事,需要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写出真实感受。
  超负荷的写作工作使得路遥在写完第二部后彻底倒下了——“身体软弱得像一摊泥,最痛苦的是每吸进一口气都特别艰难,要动员身体全部残存的力量。”所幸的是路遥在名中医的治疗下,吃了一百多服汤药和一百多服丸药,身体才开始逐渐好转。
  第三部的写作是在榆林宾馆和西安的机关院子里进行的。此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已经开始连播《平凡的世界》,这使得路遥更加夜以继日地创作小说的第三部,不敢有丝毫懈怠。
  终于,1988年5月25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全部完成,从着手准备到创作结束,历时六年。这部《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与史诗般的叙述,描绘出了中国社会变革时期城乡生活的真实画卷。1991年,路遥因这部作品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可谓实至名归。
  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路遥写道:“在我的创作生活中,几乎没有真正的早晨,我的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早晨从中午开始”,既是路遥的写作习惯,也是他的人生写照——人至中年,已然成名,却依旧对写作保持着旭日初升般的热情与状态,着实令人佩服。

周斐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03期

  • 第2025-07-02期

  • 第2025-07-01期

  • 第2025-06-30期

  • 第2025-06-29期

  • 第2025-06-28期

  • 第2025-06-27期

  • 第2025-06-26期

  • 第2025-06-25期

  • 第2025-06-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