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副刊

【悦读山西】《应县木塔大木作研究》

  • 任俊芳 三晋出版社文史编辑室主任、副编审

  •   本丛书由乔云飞、刘畅主编,由三晋出版社出版,分“尺度篇”“榫卯篇”“工具篇”三部分,对应县木塔构造、建造原理分别从大木尺度设计、榫卯构造、加工工具三个角度进行探源性系统解构,首次基于建造角度对应县木塔做的结构拆解,并形成了科学数据,为保护木塔结构安全、确立木塔保护修缮方案提供了必备的基础数据。丛书采用了采样式X 射线成像数据、三维激光扫描等手段获取,分别对木塔大木原初尺度设计做解读,对榫卯做全面图解,通过加工痕迹揭示木塔建造的工具类型和施运方式。

    荐书人品读
    千年木构匠意的学术探索

      应县木塔,这座始建于辽代清宁二年的佛宫寺释迦塔,以67米高的身躯承载着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终极智慧,其全木结构的巍峨身姿令梁思成惊叹为“绝对的overwhelming”。《应县木塔大木作研究》这套巨著,正是当代学人以现代科技手段解码木塔营造密码的学术探险,它不仅揭开了千年木塔的神秘面纱,更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书写着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篇章。

    文献考据与田野调查的双重奏鸣

      《应县木塔大木作研究》的学术根基深扎于浩瀚的历史文献之中。作者团队以近乎考古学家般的严谨,对历代碑刻、题记、匾额进行系统梳理,从金代木匾的纪年文字到明代题诗碑的咏叹,从元代的八角经幢到近代学者的考察笔记,构建起跨越千年的文献谱系。这种文献考据并非简单的资料堆砌,而是在时空长河中打捞碎片化信息的学术拼图。例如对历代修缮碑文、纸质文献的系统整理,勾勒出木塔结构变迁的历史轨迹。
      在文献海洋中遨游的同时,研究团队更以田野调查践行着梁思成倡导“匠人营国”精神。他们携带精密仪器穿梭于木塔复杂的梁柱斗拱之间,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捕捉每一根枋木的微小形变,用X光探伤技术透视千年木构的内部损伤。这种“上天入地”的考察方式充满挑战:手工测绘需在狭窄的梁架上长时间作业,射线检测则面临辐射风险,数据采集更需对抗恶劣的自然环境。每一次测绘都是与时间的赛跑,每一组数据都凝结着匠心的坚守。

    跨学科融合的创新图谱

      《应县木塔大木作研究》创造性地将建筑史学、材料科学、计算机视觉等多学科方法熔铸一炉。研究团队运用点云成像技术,将木塔实体转化为数字模型,那些隐匿在梁柱交错的阴影中的结构奥秘得以清晰呈现。通过嫁接材料分析团队的碳十四测年数据,他们判定了一些历史上认知的误差,修正了传统认知中的若干误区。更令人振奋的是,计算机数据分析的引入,提出了现今为止最可信的应县木塔大木作营造尺长数据,并合理建构出一整套木塔的营造数据体系。而数字建模技术的引入,不仅复原了木塔的理想状态,还能模拟不同状况下的受力情况,为结构加固提供科学依据。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惟敏先生在本书序言中给予作者团队的致敬,让应县木塔基础研究“迈出了本体研究工作重要的一步”。
      在微观层面,研究团队开创性地运用“痕迹学”理论解读木构痕迹。他们从錾痕的深浅判断工匠使用的工具类型,从砍斫的角度分析施力方向,甚至从木材横纹面、纵纹面的摆放,推测当时匠人的营造思想。这种“以微见著”的研究方法,使得沉睡千年的木构遗迹重新开口说话,也为复原当时的营造现场提供了可能性。而且随着细部痕迹学、工具学等的深入,为最少扰动、最少干预的木塔修复,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和嫁接了现代智慧。

    文化基因的当代转译

      应县木塔作为现存最古老的木构高层建筑,其价值早已超越建筑本身。它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物质见证,承载着“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与“匠人精神”的文化基因。研究团队发现,斗拱系统的模数化建造体现着《营造法式》的营造智慧;尽管古代中国缺乏西方发达的数学学科基础,但在应县木塔的八边形构造上却展现出了惊人的精确度,这一成就凝聚了匠人们的智慧,彰显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技术分析与文化阐释的交融,使得木塔研究超越了单纯的工程学意义,成为解读中华文明密码的钥匙。
      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全球化挑战的当下,该研究展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木塔的持续倾斜牵动着世人的神经,研究团队在书中公布了迄今为止数据最全面、精度最高的木塔各层各类结构数据;同时,还发布了目前最广泛、最详尽的木塔所有榫卯结构图像。这些数据与图纸的公开,为后续作者团队或其他研究团队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数据支撑。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10期

    • 第2025-07-09期

    • 第2025-07-08期

    • 第2025-07-07期

    • 第2025-07-06期

    • 第2025-07-05期

    • 第2025-07-04期

    • 第2025-07-03期

    • 第2025-07-02期

    • 第2025-07-0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