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副刊

一位红色摄影家的光影传承

  • 顾棣参加研讨会

  • 《中国红色摄影史录》书影

  • 顾棣摄影生涯的第一张照片是为母亲拍摄的。

  •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回顾凝固在底片上的烽火岁月,依然历历在目。摄影家顾棣用97年的人生践行着“人在底片在”的誓言,留给世界一座用光影构筑的革命历史博物馆。
      顾棣,1928年出生于河北阜平,后工作生活于山西太原,是一位杰出的摄影家、摄影史学家。他于1940年投身革命,194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参加八路军,并在晋察冀军区第一期摄影训练班师从沙飞、石少华学习新闻摄影。他先后在晋察冀画报社、华北画报社、解放军画报社任职。后转业至山西文化出版系统工作,于1989年离休。

    深受沙飞革命精神的影响

      顾棣与从革命战争年代走过的老摄影家沙飞有着一份旷世奇缘。
      沙飞是中国人民革命摄影的奠基人。他拍摄了鲁迅的最后留影以及葬礼,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他曾担任晋察冀军区新闻摄影科科长,建立了中国革命新闻摄影队伍,在抗日战争期间拍摄了一系列珍贵的战地影像。同时,他培养了一批著名的摄影家,并提出摄影武器论,创立了影像资料的保存制度,以“人在底片在”的精神保护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
      顾棣是沙飞的学生。沙飞不仅在技术上给予他指导,更在精神和理念上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顾棣在沙飞的指导和影响下,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走上摄影之路,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摄影记者,用相机记录下许多珍贵的历史瞬间。沙飞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深深地感染了顾棣,耳濡目染下,顾棣逐渐树立起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以及勤奋、忠诚、踏实、认真、责任感等优良品格。
      顾棣在跟随沙飞学习期间,掌握了基本的摄影和照片冲洗技术,为他日后的摄影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3年,在晋察冀画报社遭遇日寇包围、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顾棣积极响应沙飞的号召,回老家动员年轻人到画报社做工。在短短10天内,顾棣成功动员了10个人加入画报社,为画报社解决了人员匮乏的问题,也进一步壮大了抗日宣传的力量。顾棣与众多战友一起走上战地摄影记者之路,用镜头记录下了战争中人民军队的英勇与牺牲。
      顾棣的“处女作”始于1944年,他为母亲拍摄了第一张照片,这也是他摄影生涯拍摄的第一张照片。在这幅作品中,母亲坐在凳子上,右腿搭在左腿上,平静的神色中透露着刚毅和不屈,其背后的故事是:母亲动员五名子女全部参加了革命战争。这幅作品生动地展现了战争年代母亲的坚韧和勇敢,成为了中国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除《母亲》之外,顾棣的摄影作品还涉及众多题材。他拍摄了战争时期的战场、战士、民众等场景,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坚强;拍摄了和平时期的建设场景、人物形象、自然风光等,反映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祖国山河的美好。
      沙飞去世后,顾棣致力于妥善安排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并积极推广沙飞的摄影作品,通过举办展览、发表文章等方式,向公众展示这些珍贵的照片,让更多的人了解沙飞的摄影造诣和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贡献。

    记录中国红色摄影史

      除了摄影家的身份外,顾棣还是一位在摄影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的专家学者。他的出版物丰富多样,涵盖了摄影史、摄影作品以及摄影技术研究等多个方面。
      《中国红色摄影史录》是顾棣的重要著作之一,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中国红色摄影的发展历程。《史录》分为叙事篇、影像篇和档案篇,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和详细的档案记录,生动地再现了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解放和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的英勇斗争。从意义上看,《史录》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部翔实的历史记录,更是一部生动的革命教材。通过影像的力量,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那个年代的烽火岁月和英雄气概。这部著作让我们认识到,摄影在历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镜头记录了历史瞬间,影像传承了革命精神。顾棣在书中不仅关注摄影本身,还深入探讨了摄影与革命、与人民的关系。他认为,摄影作品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人民的心声。在革命战争年代,摄影记者们用镜头记录下了无数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革命战士和人民群众,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见证,更是对人民英雄的颂歌。
      顾棣还作为副主编参与了《沙飞纪念集》的编写工作。他深入研究沙飞的生平事迹,广泛查阅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力求还原沙飞的真实形象。《崇高美的历史再现》是顾棣与他人合著的一本著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和解读,展现了“崇高美”的深刻内涵;以解放区新闻摄影为切入点,对中国革命历史时期新闻摄影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剖析。此外,顾棣还参与编写了《中国解放区文艺大辞典》《中国解放区文艺发展史》等重要文献,为中国摄影事业和解放区文艺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推动山西摄影事业发展

      顾棣对山西摄影的贡献和影响是深远而重大的。1958年,顾棣转业至山西,开始了他在地方的文化艺术工作。他历任《山西文化》《山西戏剧》杂志的专职摄影记者、编辑,山西省戏剧工作研究室摄影组长,山西人民出版社的摄影编辑、记者,以及《山西画报》总编辑。此外,他还担任过山西省文联委员、山西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等社会职务,为山西的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付出了努力。
      作为从战争年代过来的资深摄影家,他的摄影生涯横跨多个重要历史时期,其作品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也深刻反映了山西地区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特色。他在《山西画报》担任总编辑期间,带领编辑记者深入基层采访拍摄,还毫无保留地传授拍摄经验,为山西画报社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团队。他本人还记录了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山西活动的珍贵影像,以及山西文艺界众多的名家大师。在摄协工作期间,他积极参与摄影教育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等方式,传授摄影技艺和创作理念,为早期山西摄影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摄影人才。2014年8月18日,由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摄影画廊承办了顾棣从事摄影70周年特别展,集中回顾展示了顾棣拍摄的摄影作品与收藏的文献资料,对于顾棣个人的摄影之路是一次有分量的总结。
      在山西工作和生活期间,顾棣的摄影艺术成就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认可。他荣获过第二届沙飞摄影奖特别贡献奖、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第十届中国图书大奖等众多荣誉。他积极参与各种摄影学术活动,为早期山西摄影走出去搭建了桥梁,是新中国摄影史上不能绕开的重要前辈大家。
      图①至图④顾棣非常注重保护摄影资料。

    于家睿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10期

    • 第2025-07-09期

    • 第2025-07-08期

    • 第2025-07-07期

    • 第2025-07-06期

    • 第2025-07-05期

    • 第2025-07-04期

    • 第2025-07-03期

    • 第2025-07-02期

    • 第2025-07-0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